善音文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個世界上有無數的河流,大大小小,川流不息。有流淌在陽光下“地上河”,也有隱藏在暗處的“地下河”。陽光下的河流可以灌溉,可以漁獵,可以載舟覆舟,可以美的不留痕跡,也可以洪水氾濫,侵吞萬物,屍骨無存。
地下河亦稱“暗河”,即地面以下的河流,是地下岩溶地貌的一種,為碳酸鹽巖分佈區一種獨特的喀斯特現象。是以溶蝕作用為主,形成的地下廊道、溶洞和溶蝕組成的一個複雜的喀斯特地下管道系統。喀斯特地下河的個體形態型別,是地下水賦存和排洩的各種形式的表徵。地下河是在碳酸鹽巖地層中所發育的,由錯綜複雜的地下管道系統組成的。它的結構形態型別不但影響著地下河的組成形態,而且也影響著地下河的發育規模。特別是喀斯特地下水,它遵循一定結構形式的地下導水管道進行運移、活動與演化。不同形式的地下河有著不同的運移和富集規律。地下河是由地下數條並由複雜的喀斯特管道系統所構成的地下河流,據其在平面上的分佈形態及發育的模式圖形,可分為單管型、人字型、樹枝型、網路型等地下河型別。喀斯特在水平發育方向上的分帶性,從而也導致了喀斯特水平運動過程中的波折現象。特別是淺層喀斯特水以地下河形式存在時,這種現象尤為明顯。地下河型別產生的重要因素包括地層巖性、構造條件、新構造運動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演化,在不同的空間部位演變成形狀不同的地下河型別。
但很多時候,看不見的未知,才是最大的恐怖!神秘的流淌在暗處的河流,幾乎很少有人真正瞭解,沒有人知道它是寬?是窄?是深?是淺?更不知道它的流向,不知道它的“水”是否因暗無天日而變成“黑色”的?還是因為藏於寒冷的地底深處而變成“銀白”色的?更或者因為吞沒了萬物而變成了“血紅”色?它的裡面是否有魚?還是生活著別的什麼?不知道曾經是否有“誰”曾在黑暗中不小心掉入“它”口中?也不知道“它”為了那一刻忍了多久?可能都來不及聽見它在腳下流動時發出的聲音:汩汩……
日光下的河和黑暗中的河,像小說裡的“明線”和“伏線”,像是棋局裡的每一步看似無意的退讓、糾纏,和最終才顯露出的,藏於暗處的殺意。
“沒有想到這裡竟然會有“暗河”,真是鬼斧神工啊!”在確認了安全之後,大家依次透過狹窄的石縫,眾人看著眼前的景象,不禁發出感嘆。石縫的另一端是一個簡單的“平臺”,面積大約十幾平米,平臺緊鄰湍急的河水,地下河寬五米左右,石壁高約兩米,米雪將手電筒的光亮調到最大後順著河流向遠處望去,也只能看到不足百米的地方便被曲折的石壁擋住了,將手電筒射向水中,地下河大約三米多深,“阿花”伸手試了一下水溫,冰冷刺骨。
“這怎麼沒路了?不會是因為“地殼變動”之類的原因塌陷了吧?”烏鴉環顧著四周說道。
“這塊“平臺”有著明顯打磨過的痕跡,而且四周石壁都很規則,不像是“塌方”造成的。”千雨蹲下自習檢視了下四周後說道:“這個平臺,很可能就是之前的“碼頭”,看來咱們要改走“水路”了。”
“水路?可四周並沒有看到有“船”啊,咱們也並沒有準備“橡皮艇”,而且這水冰冷刺骨,又不清楚這暗河的距離,冒然下水游泳不現實啊。看來咱們只能先回到地面,打造條船後再回來繼續了。”劉星搖了搖頭,發愁的說道。阿花幾人互相看了看,嘆了口氣就準備轉身離開。
“咔咔咔……”忽然洞中傳來陣陣木材摩擦的聲音。除了我和米雪之外,眾人都是一驚,紛紛拿出武器戒備,我趕忙出言解釋。只見隨著千雨雙手輕輕揮動,陣陣綠光閃爍中數道藤蔓自她手臂伸出,徑直交錯纏繞在一起,片刻功夫,在眾人驚訝地目光中一條簡易的“小船”就出現在了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