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父:黃藥師,大哥:楊過。喜歡之人:楊過(曾為楊過惡鬥李莫愁與公孫止)必殺之技:綠竹簫,彈指神通,玉簫劍法。曾鬥之人:李莫愁,公孫止,郭芙,金輪大王,洪凌波容貌:溫柔端莊、身形苗條、婀娜多姿、臉色晶瑩、膚光如雪,鵝蛋臉兒上有一個小小酒窩,微現靦腆;十六年後,嬌臉凝脂,眉黛鬢青,宛然是十多年前的好女兒顏色。
人物評價
縱觀《神鵰俠侶》全書,程英出現的主要場次不過嘉興陸家、林外茅屋和絕情谷。其他場次有楊陸百計避敵時的途中示警、夜店盜驢,勞駕楊過再救陸無雙,以及十六年後重回絕情谷、再聚襄陽。但這些時候,程陸二位都是一帶而過。據說連載時,程英這個人物大不完整,甚至前後難以對應。但現在看最後修改的版本,雖常是隻寥寥一點,她卻和同為配角、出場相當的耶律燕、完顏萍不同,形象更為完整,也更貫穿整部小說些。連載與修改相隔多年,金庸心情、對世事的態度定會有所改變,但這些改變難在楊過、小龍女等形象業已定立的人物中展現,而較易不經意流於配角末節上。黃程陸三人結伴至風凌渡尋郭襄時,一日程英看到桃花,想起島上桃樹怕已結實了。復低吟:“問花花不語,為誰落?為誰開?算春色三分,半隨流水,半入塵埃。”這時,借黃蓉之眼,金庸帶我們看這位溫婉沖和的女子:“黃蓉見她嬌臉凝脂,眉黛鬢青,宛然是十多年前的好女兒顏色……”以金庸遣詞用句之凝練,這麼可有可無的一筆,卻濃重寫來,顯見心思。那麼就讓我們重新來審視一下程英這個角色。《神鵰俠侶》以十年之約屆滿、李莫愁尋仇陸家開篇。是時程陸九歲,郭芙也剛滿九歲;法王初見郭二小姐時,猜到她是郭家女兒,卻覺得年齡不大對,因見過郭芙,估莫她也該在三十五歲上下。由此推斷,程英和楊過相別絕情谷時約十九歲,隱居嘉興十六年後重現襄陽城,也在三十五歲左右。林外亂石堆激鬥後,楊過在程陸避難的小茅屋內養傷。夜裡,陸無雙還沒回來,程英在茅屋外吹起玉簫來,卻是一曲《淇奧》,反覆只是五句:“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淇奧》出自《詩經》,“讚美一個男子像切磋過的象牙那麼雅緻,像琢磨過的美玉那麼和潤。”其實楊過哪裡是那種和潤雅緻的少年英俠呢?他性情癲狂奇突,最是激烈極端,十六年後於嘉興王鐵槍廟中聽到柯鎮惡“詆譭”己父,仍暴怒失態,和幼少之時並無分別。要說堪當“和潤雅緻”這四個字的,反而是程英自己——九歲如此,十八九歲仍是如此,三十五歲時,還是一般。
九歲時,程英的好多在對待陸無雙上。二人是兩姨姊妹,份屬應當。三十五歲時,半生經歷逐漸沉澱,性情平和也在意料之中。難得的是在十八九歲青春正當的年紀,她能言行有紋有絡,情深不殤。金庸小說中的少女說起話來,多半要麼胡攪蠻纏,要麼扭扭捏捏、辭不達意,一件事情總有法子說得纏雜不清。程英卻是少有言辭簡單、語意明瞭、周到大方的一個。楊過在茅屋醒來,恐怕自己昏迷時失禮於她,不安而期艾地問:“你……你……不見怪罷?”卻給她這麼一段話馴服了:“我自是不會見怪,你安心在這兒養傷罷。等傷勢好了,便去尋你姑姑。”又道:“別太擔心了,終究找得到的。”楊過感到:“這幾句話溫柔體貼,三分慈和中又帶著三分的敬重,令人既安心,又愉悅,與他所識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