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樓吃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勉死了?”
朱棣微有些驚訝,看向馬和,道:“訊息可屬實?”
“回殿下的話,訊息屬實,而且詹大人和藍玉還在趙勉府上大吵了一架,最終二人不歡而散。”
馬和頭腦聰明,將打探到的訊息一五一十的說了。
一旁坐著的道衍和尚品著香茗,笑道:“殿下何必驚訝,你與詹徽共同前往,劉氏定會和趙勉訴說,兩下一對,趙勉便知道事情敗露,如此情況之下,上吊自盡已經是最好的結局。”
朱棣稍一思索,明白過來,道:“你的意思是,趙勉用自己的死,意圖將所有事情掩蓋下去?”
“趙勉用自己的生命做賭注,賭陛下不會追查。”
道衍放下茶杯,這東宮內的香茗,的確遠勝於燕王府,不怪乎天下人都想著這個位子。
“馬和,你先下去,沒有我的允許,任何人不得入內。”
朱棣將心腹馬和差遣出去,才道:“老和尚你這句話不對,老爺子最痛恨的就是貪官汙吏,趙勉這一回犯事,可不是什麼稀鬆平常的小案子,即便是趙勉上吊了,也不能打消老爺子心頭的怒火,這件事情恐怕沒這麼簡單。”
“殿下可還記得空印案和郭恆案?”
“當然記得。”
空印案和郭恆案株連甚廣,幾乎使朝堂之上一洗而空。
尤其是發生在洪武十八年的郭恆案,更是恐怖,當時朝堂之上六部左右侍郎以下官員,直接被處死。
因為郭恆案死去的官員,達到數萬之多,險些將朝堂清了個乾淨。
時人有記載,在郭恆案之後,“郡縣之官雖居窮山絕塞之地,去京師萬餘里外,皆悚心震膽,如神明臨其庭,不敢少肆。”
可想而知,郭恆案對官場帶來了多大的震懾,讓無數官員膽戰心驚,唯恐明天就掉了腦袋。
正因如此,朱棣才道:“這一回恐怕也會如此。”
對此,道衍持有反對意見,道:“此時非彼時,二者並不相同。郭恆貪汙的是朝廷賦稅,巧立名目,中飽私囊,這顯然是動搖國本,陛下才會如此震怒。”
“現如今,趙勉一案尚且未曾水落石出,就眼下來看,僅僅只是貪汙受賄銀錢,具體數目也未曾可知。加之趙勉已經畏罪自殺,陛下出於穩定朝堂的考慮,未必會大動干戈。”
“再來一次如郭恆案一般的大案,將官員一掃而空,於國家無益。”
朱棣皺起眉頭,並不認同道衍的看法,道:“和尚你想的太簡單了,像趙勉這樣的貪官,所貪墨的都是民脂民膏,本就該殺,如今自裁,並非悔過,而是出於恐懼。”
“那些與趙勉一同貪墨銀兩的官員,留著他們有何用?繼續魚肉百姓肆虐鄉里嗎?不如直接一次性誅殺乾淨,也讓其他官員知曉,敢於貪汙者,必殺之!”
道衍:“殿下所說雖有道理,但自從陛下登基以來,一直在肅清貪官,但貪官依舊有如過江之鯽,顯然重刑並不能將貪官趕盡殺絕。趙勉既然能夠在戶部尚書這個位子上坐了六年,就表明他的手法高超,行事縝密,從明面上去查,絕難有收穫。
再加之趙勉已經畏罪自殺,其餘參與此事的戶部官員,只消守口如瓶咬死不認,便可高枕無憂,這並非是臨時起意的貪汙,而是組織嚴密的受賄!像趙勉這樣的聰明人,絕對不會在明面上露出明顯的把柄,想要查詢,難度很大。”
朱棣微微沉思,而後點了點頭,正如道衍所言,這種組織嚴密的貪汙受賄,隨著首要人物的死亡,想要追查下去,絕對不是一件簡單地事情。
懷疑這種東西是無用的,還需要一定的證據,胡亂抓人,絕對會引起百官反彈,到時候更加不好收場。
就連錦衣衛抓人,那也是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