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冥寶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表面,張叔夜只不置可否的道:“所以你的意思是,我大宋京師之戰的難點在於你前期的運籌帷幄、在於你頂住了全部的政治壓力,在於你這個平臺、在於你這面旗幟的凝聚力,你覺著:有韓世忠沒韓世忠結果都一樣,你自己上陣統籌也能贏?”
高明老臉微紅道:“我真能贏的,我只是……有點懶,也太過信任韓世忠,太過欣賞韓世忠的才華,於是給他一個突出自己、發揮優勢的機會。這真的和劉邦當時對韓信的心思相近,我還以為明府知道這事的?”
張叔夜神色古怪的道:“接著說,今日時間多,權且聽你說點不一樣的歷史,即使老夫不喜歡,小女定然喜歡。”
高明道:“至於極為重要的而所謂還定三秦,我承認的確是韓信謀略。但仔細值得推敲,我認為這只是他和漢王不謀而合,其實劉邦都已經籌備實施這個戰略了,但韓信還處於做逃兵被抓的尷尬境地,然後面見大老闆,被問及‘汝為何做逃兵’。韓信這廝便比我還不要臉的巧舌如簧,正巧說在了大老闆的心坎上,就像當時我問韓世忠‘你要怎麼打’,韓世忠用精細的微操專案書,說服了我一樣。這其實就是平臺的威力,集體的智慧。”
“至於身份,當時的韓信最多是個謀士,漢王麾下真正掌握實權的各部將軍、如曹參樊噲周勃冠英者,誰是這拿著文憑不懂實戰、還做了兩次逃兵的慫蛋韓信指揮得動的?您帶過兵您清楚,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逃兵在當時進入隊伍,如果沒有漢王的無上威望支援,是您帶著兵,您會聽這個眼高手低的逃兵指揮嗎?但凡漢王的威望和凝聚力稍微弱一點,僅僅當時重用韓信這個逃兵的政治事件,就要導致隊伍的人心散掉,這個不假吧,有點官場常識的人都會理解的,只有太史公他老人家做了一輩子官還是不懂,或者是故意不懂。”
“所以說,還定三秦是者是集體的決定,是平臺的綜合實力,而劉邦就是平臺的締造者和旗幟,這毋庸置疑!”
聽到這張叔夜不禁苦笑,架不住他說的有理,讓人愛聽。
高明接著道:“咱們再說最為著名的所謂十面埋伏、韓大將軍的垓下之戰。這分明是數個軍團參與的戰略性大會戰,劉邦佔據一路大軍,且是為總指揮。韓信只是其中一路而已,且還左右搖擺,是看到前面劉邦喝高了單挑霸王雖敗、但氣運未衰,不傷筋骨,於是這才和彭越趕來參戰,總體上不能說他們沒用,但表態湊份子的比重很大。”
“即使不說團隊的原始積累,就只說複雜的楚漢戰爭,韓信也就在劉邦威望下,藉助平臺的綜合實力、以出色職業經理人的身份打了幾場而已。但平臺創始人老劉,可是親自上陣打滿全場。”
“即使帝國建立後,所謂的兵神韓信都涼涼閒置了,老劉仍舊掛帥出陣滿世界平亂。劉邦當然有他的不足和弱點,但是論打仗,論軍神二字,除開太史公以春秋筆法賦予的美顏,我覺著韓信這眼高手低的反覆小人給老劉提鞋都不配,真的不配。”
“韓信這揹著一把大劍裝逼,被人欺負而鑽跨、幾次做了逃兵的慫蛋,一言不合就鬧情緒,鬧性子立場搖擺,和四十歲後提三尺劍簡單粗暴立志蕩平天下、每站必出陣、敗也樂觀、心懷坦蕩的劉邦相比,他有什麼臉做立漢大將軍?”
最後,高明抱拳進讒言:“明府明鑑,姓韓的且帶兵的,真的沒有好人,切莫被信司馬的寫歷史的那些、以春秋筆法寫的玄幻小說誤導了您哦。”
“……”
張叔夜對這動不動就扔帽子小昏官真的也是不抱指望了。
這些話,還真只有這傢伙能毫不臉紅的、以嬉笑怒罵姿態說將出來,偏偏聽著有些道理。
所謂的危言聳聽,在其位謀其政,在職樞密院的張叔夜還真對帶兵將領的屬性安全與否、負有審查之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