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源中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本人殘殺慘重,說漢語的人群幾乎被殺光,在韓國獨立以後,此地被取消建制,中文面不復存在)。
只是為什麼陳明兩家一開始不選擇稍微富饒的北部濟州城,而是選擇南部較為荒涼的西歸浦?
這裡必須要提一下濟州島西歸浦的來源和所代表的深厚歷史淵源。
秦朝時的方士徐福率領三千童男童女離開大陸,為尋求長生不老藥,從大陸膠東半島渡海東行,第一站較大的陸地就來到了徐福眼中的“瀛洲”(實際就是濟州島),那個時候的濟州島還是未開化之地,島上除了一些野人外,幾乎毫無文明可言。
徐福在濟州島的西南部的巨石之上刻有“朝天”二字,被後世稱為朝天石,用以表明曾經來過此地。
中國人幾乎都有鄉土情結,如果不是被逼無奈,誰願意背井離鄉?
很明顯此時的“瀛洲”與徐福口中的瀛洲差距太遠,徐福帶領下的團隊成員產生了巨大的逆反心理。
徐福只好安慰他們,將帶著他們繼續向東尋找“瀛洲”,並在離開濟州島時留下了將會返回這裡,並從這裡“向西回家”的話。
為了讓自己的隊員相信自己的話,徐福還將一些路途中生病的男女留在了此地,告訴他們自己不久即將返回此地,然後帶著他們一起返回大秦。
可惜徐福最終去了扶桑國,或許是因為源於懼怕,他沒有按照自己的諾言返回大秦。
但是留守在西歸浦的人們,仍然把徐福離開時的渡口稱作西歸浦,取義“向西而歸的渡口”,西歸浦此地便因此而得名。
而最初的陳、明兩家的子弟,都有著一種強烈的故土情結,他們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家族能夠從西歸浦港口西歸,能夠返回大陸,真正的落葉歸根。
只是西歸浦周圍的土地較為貧瘠,無法供養太多的百姓人口,大量的無地老百姓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遷往較為富饒的北部濟州或者向半島內陸遷徙。
後來留在濟州島的兩大勢力中,陳家家族主要聚居在島北面,明家族群主要聚居在島南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