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辦法有,得加錢 (第2/3頁)
蟄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養高,犯不著跟這位比他年輕大幾旬的老學究計較,便將事先準備好的出診費拿出來。
也沒急著拿過去,而是放在桌上,意思也很明顯:對策說出來,錢才能歸你。
老學究見狀立馬乾脆利落了很多,把煙槍塞給徒弟,立馬拿起毛筆開始在紙上書寫。
趁著這段時間,程諾也在後面悄悄觀摩。
上面的內容大致為:對疫病的應對以養內避外為中心,即一方面強調固本,主張寧靜澹泊、節勞寡慾以增強體質,鞏固正氣,使外邪無法侵入;另一方面主張採取躲避、薰香和使用避瘟丹等手段來避開或壓制住疫氣,使自己不受其感觸。
看完之後,程諾總覺的怪怪的,不能說不對吧,在防控上人家也沾了邊,甚至還給了具體措施。但說他對吧,又是昧著良心,真要是按照上面的去做,至少得多死上幾批人,基本上都是相對消極、內向的個人行為。
其實也怪不到這個老學究身上,封建社會國家和官府在衛生防控上,既缺乏制度性的規定,也很少為此採取強制性的舉措,很難就此事對民眾的身體進行直接的干預,強制性地限制民眾的某種身體行為。
清代乾隆年間著名的溫病學家劉奎曾就此論述道:「瘟疫乃天地之邪氣,人身正氣固,則邪不能幹,故避之在節慾節勞,仍母忍飢以受其氣。」
在這種流傳已久的「不節不時」思想影響下,1668年魯省鄭城宮州85大地震後發生瘟疫,病死的人甚至比地震死亡的還要多。
不過話說回來,在抗生素出現前,雖然西方已經創造了細菌學說,但對於疫病的治療,西醫與中醫相比並未見優勢,尤其是前面提到的避瘟丹,更是發揮著獨有的作用。
所以在禮貌送走老學究後,張蹇找了個四下無人的地方對程諾說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老先生雖然物質了些,但一出手還是能看出些本事,有此良方,此地環境將大不一樣。」…
程諾肯定其功效的同時,也提醒道:「老先生的藥方看起來有獨到之處,但是張老,我們也要明白隔離檢疫的效用和必要性。」
頓了頓,程諾又說到:「庚戌鼠疫的慘況,對於我們而言可是歷歷在目。」
「嘶。」張蹇勐吸一口冷氣,瞬間覺得這陽光也慘澹了許多,眼中帶著凝重:「致遠你提醒的對,容我再思量思量。」
1910年為農曆庚戌年,所以將那年爆發的鼠疫稱之為庚戌鼠疫。當時鼠疫疫源地為俄國遠東地區,後傳至國內滿洲里,染疫之人透過乘坐火車及其他交通工具將鼠疫帶到哈市及周邊地區,形成更大的鼠疫擴散源,不僅肆虐整個東北地區,還波及直隸、魯省,直至次年4月初才被徹底肅清。
整個過程造成6萬多人死亡,口罩就是在這個時期發明的。
正因為當時鼠疫極強的傳染性和幾乎百分之百的疫死率,使得西醫藉助顯微鏡等現代科學儀器在國內開始崛起,讓社會上的一些人開始注意到了中醫在防控上的弊端。
程諾見狀不再隱瞞實力,拿起筆將後世的一些衛生常識摘抄下來、
比如統一安排飲水用水,要求災民禁止喝生水,燒開之後方能飲用,將食物放到乾燥通風處,建立臨時廁所並搭棚加蓋,防止雨水沖洗外溢造成水質汙染,對於已經生病的患者進行隔離,出現不適症狀及時報告等等。
包括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面板病、自然疫源性疾病、蟲媒傳染病,都或多或少提上一提,發的宣傳單也都是大白話,貼出去時還專門派人唸了幾遍。
不過這些舉措一開始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民眾的抵制和反抗,好在有張蹇
支援,軟硬兼施下還是給推行下去了,效果也在一步步好轉。
為了能減少民眾抵抗心理,程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