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開局失利 (第1/3頁)
蟄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前門火車站與教育部之間的距離並不算很遠,從正陽門出發往西走,一路經過西交民巷、電燈公司、法文學校等,直至宣武門止步,理想情況下步行約半個鐘頭就能到。
但此時的宣武門還保留著甕城,旁邊還有一條護城河,進出什麼的不是很方便,要是碰上人多的時候,即便北平城沒多少汽車,那也得堵上一會兒。
而且北平城像樣的基建根本沒多少,真正意義上的馬路還是到了20世紀初才開始修。與後世車行中間,人行兩邊的設計正好相反,當時路中間鋪設條石和水泥,專供行人和輕便車出行,路兩側則為重車道。
乍一看似乎很不科學,其實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根據滿清政府工巡局(參考後世交通運輸局)的定義,行人指步行和坐轎子的,輕便車指的是少量汽車和洋車,坐這些都是高官顯宦,走路兩側也太有失身份。
所謂重車則指的是載重馬車,走得一般比較慢,理所應當走兩側了。
只是剛下了一場雪,馬路質量又一言難盡,專門打掃街道衛生的“清道夫”們才剛上班,整條路都變成了泥潭,步行很難走。
東一腳西一腳,不一會兒程諾的棉布鞋就溼的差不多了,看不出是一個鞋樣。
路中間不好走,那沿著城牆根總行了吧。
當然不行了,沒走幾步程諾領會到了北平城對他的熱情,兩步踩到了汙穢之物。
氣得他當場直飆國粹:“,皇城根腳下,都這麼不講衛生的嗎,公德何在?”
旁邊看看,好麼,就他一個人走牆根兒,別人都離的遠遠的,寧願一腳深一腳淺也不願意學程諾這樣。
得,又學到了一課。
此時的北平城類似前世的阿三哥,幾乎沒有健全的地下排汙管道,大街上也很少有公廁,即便有也是要收費的。
可人要是走在大街上突然三急怎麼辦呢,只能隨便找處隱蔽之地解決了。
當時社會上就流傳這麼一個笑話:說有個商家苦於店鋪牆上被人便溺,決定書寫一行標語警示路人“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
可還沒等油漆晾乾,有路人看到標語直接當場小解。
商家大怒,質問他明明寫著“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為何還要如此。
路人卻振振有詞,明明寫著是“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
原來是因為標點符號未推廣,斷句斷出來的誤會,逗號之差,句意天壤之別。
而尋常百姓家有茅房的很少,解決個人問題都是用桶,最後由糞夫定時回收。
慢了來不及回收怎麼辦,大街上是個不錯的歸宿。
所以一到下雨化雪天,那路根本就不是人走的。
“唉。”
程諾嘆了口氣,這路是不能繼續往下走了,指不定前面又藏著什麼驚喜,還是打個洋車吧。
所謂洋車,就是人力車,在北方叫做洋車或者膠皮,在南方則被叫做黃包車或者東洋車。
幸虧距離前門車站不遠,招呼起人力車伕還不算太難。
一個精壯男子看到程諾招呼,拉著車率先小跑過來,其他同行看有人搶先了,也都作罷。
男子拱手作了個揖,熱情道:“先生您要坐車嗎?往哪兒去,李老三跑車出了名的穩和快。”
“對,坐車去教育部多少錢?”
“呦,手帕衚衕兒那兒,按行規我收一角五分錢,您看成不?”
“能便宜點嗎。”不知道這價格有沒有水分,程諾試探性地問道。
李老三苦笑,搖頭道:“先生您一看就是有學問的人,又是去教育部,八成是教娃娃讀書的,要是敢哄您,家裡那口子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