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ansi34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老實說,李明能夠再次來到法國戛納,並且還有機會領取獎項,完全就是一個意外。
因為當初把《仙劍》送來戛納,其實只是為了能夠藉著戛納的名頭給電影宣發多造一個話題,無論李明還是給電影發行公司,壓根就沒有想過能夠獲什麼獎的可能,哪怕是其他單元的獎項。
但是真等到了法國戛納,看到戛納電影節上那“黯淡的星光”,以及戛納這座城市在將近十年間不但沒有發展,反而更加破敗的景象後,李明也是在為這份“意外”找到了些許必然。
首先,如果說2010年的法國戛納電影節,還可以藉著帝國餘暉保持最後一點點體面的話。那在經歷過好萊塢強勢入侵、歐債危機和歐洲難民危機之後的法國戛納,真的差不多淪落成個可有可無的小透明瞭。
所以為了不至於真的被掃進歷史,戛納(甚至法國,甚至歐洲)必須要想辦法自救。而擁抱和美國愈發“平起平坐”的中國,自然就是這個自救辦法的最好選擇之一。
《仙劍》這種具備典型中國風畫面的電影入圍其他單元提名是因為這個,今年特意設定的“戛納中國電影榮譽大獎”亦是因為這個。
其次則是,李明怎麼說也是戛納的金攝影機獎(類似其他電影節的“最佳新人導演”)得主,現在時隔多年,帶著一部本身質量就非常非常優異的作品來參加戛納電影節,無論出於人情考量還是為了肯定戛納當年的慧眼識英才,都不能讓李明真的空手而歸!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仙劍》在中國電影市場的優異表現,可以讓會有李明參與的戛納獲得中國這個巨大的電影市場的關注,進而讓法國電影可以進軍中國的電影市場。
這就像是那句話說的,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而時代(國家)發展就是這個世界最大的“機會”。
如果沒有時代(國家)發展這個最大的“機會”,傑克馬等人就算準備的再充分,也不會成為引領時代的弄潮兒。
但要是個人沒有準備,那麼就算機會再多,這個人也不可能獲得他想要的那份成功!
額扯得有點遠了,說回正題。
在5月16日落地戛納之後,李明只是短暫的休息了一下,就帶著劉一菲去一起拜見了在2010年那次參加戛納認識的一些故人。然後等到了第二天,則是帶著一眾主演參加了戛納主辦方特地為《仙劍》舉辦的一場會有主創接受採訪的展映。
然後怎麼說呢,第一次以一個放鬆的“觀眾視角”去欣賞自己創作的《仙劍》,那種感覺還是挺一般的。沒辦法,畢竟在對電影每個細節都能“倒背如流”的前提下,還能夠不無聊,都已經是電影足夠優秀了。
不過聽著老外和中國留學生、華人那對電影截然不同的實時反應,也算是讓李明對於《仙劍》有了更為全面深刻的認知。
比如說,因為語言和文化上的隔閡,外國觀眾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電影獨特的中國風畫面之上,尤其是李逍遙、林月如被酒劍仙領著步行登上那段劇情所展現的畫面,更是引得有人大呼小叫。
比如說,中國留學生和華人的注意力更多是被李逍遙、趙靈兒、林月如三人複雜糾葛的愛情所吸引,尤其是當林月如和李逍遙成婚的畫面在電影最後以彩蛋的形式出現時,再配上《一直很安靜》這首歌,一些看得投入的留學生甚至都已經有眼淚開始打轉了。
再比如,對於電影中那些精心設計的打戲,不管是中國這邊的觀眾,還是外國的觀眾,全都看得大呼過癮。尤其是胡哥和黃景俞的那場打鬥,更是讓現場的驚歎有些震耳欲聾。
而這其實也解釋了為什麼好萊塢特效大片能夠在全球攻城略地了,全球對英語的接受是一方面,但不需要臺詞理解的大場面特效鏡頭更是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