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與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林夕走到鏡子面前。
他伸出右手,現在上面空無一物。
接著,心念一動,系統給的眼鏡出現在手上。
【平平無奇的眼鏡】
林夕又抬頭,看了看鏡子中的自己:
清秀的少年——
清風明月的清,鍾靈毓秀的秀。
戴上眼鏡後,他對自己的感覺,突然改變了。
面前的這個人,還是自己,臉型身材什麼也得都沒變。
但是,就是覺得很普通,一點美感都沒有了。
他拿出手機,對著自己的臉,仍然可以解鎖。
林夕反覆琢磨了幾回,終於弄清楚了這個【平平無奇的眼鏡】的基本機制。
簡單來說,戴上它,並不會對自己有什麼實質性的改變。
而是強行掩蓋自己的存在感,把魅力降到5,也就是普通人的水平。
機器的話,還是可以識別出自己的。
人們如果細緻觀察,也能發現,他的一切似乎都沒改變。
改變的,只有那種“美”的感官。
或者說,魅力的傳遞通道,被切斷了。
‘很有用的道具,可以避免許多麻煩,而且不用隨身攜帶。’
林夕心中總結道。
————————
另一邊,林夕家的客房之中。
陳妙言的寫作速度,居然又有了提升。
這完全是因為,林夕演奏的《月光奏鳴曲》,進一步地激發了她的情感。
那天曆史性的表演結束後,陳妙言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但是她並沒有搞清楚,那種震撼來源於什麼——
是林夕那非凡的技藝嗎,還是《月光奏鳴曲》所表達的情感?
她沒弄明白,不過也沒多在意。
還和書友群的群友分享了林夕表演的錄屏。
那時候《月光奏鳴曲》的官方版本,還沒有正式上傳。
因而能首先流傳在網際網路上的,只能是現場觀眾的錄屏。
恰好有一個書友群群友也在現場。
還差點把她認出來,嚇了她一跳。
不過還好現場錄屏的人太多了。
那位書友也不清楚她是哪位。
而後就是正常的更新,她能感覺自己寫的更順暢了——
尤其是在聽《月光奏鳴曲》的時候,寫出的劇情也會更加具有情思。
群友都感嘆著,言少女突然開始爆種了
等到林夕去錄製貝多芬的其他曲子,並且進一步完善相關資料之後。
陳妙言才終於理解了,為何自己會對《月光奏鳴曲》,產生那種特殊情感:
【音樂百科】
【月光奏鳴曲(提供者:林夕)】
【創作者:路德維希·凡·貝多芬(dwig van beethoven)】
【創作背景:貝多芬在創作此曲時,聽力正在急速惡化他還深陷於對一位小姐的單戀之中,但他還認為他們是相愛的然而,由於社會地位的差異和種種限制,這份感情終究沒有結果此曲創作出的次年,那位小姐與另外一人相愛,將他徹底拋棄了】
後面還有許多資訊,然而陳妙言已經無法繼續看下去了。
她呆滯地望著窗外。
視線越過公園後,還可以看見頗為熱鬧的街景。
‘這首曲子,後面居然還有這樣的故事麼’
和她與林夕的經歷,多麼相似!
一切情感都連通了
陳妙言再回過頭來聽這首曲子。
忽然就能體會到,林夕想要表達的到底是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