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 三丹田與三關 (第2/2頁)
郭方世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丹功多要求女性意守乳溪。
中丹田內有胸腺,可以抑制人衰老。長期守中丹田,胸腺分泌旺盛,可以預防衰老以收駐顏養顏之效。
道家上乘修煉階段,中丹田是養胎之所。道胎將遷此溫養。
下丹田屬水,是生命的源泉。
元氣是由元精煉化而成。而人的先天元氣又藏於腎。
道家真種理論論來說,下丹田這個位置靠近腎(水),“水源”充足,又適合陽光(上丹田神光)的下照,這個地方又是先天氣與後天氣轉化的樞紐,為呼吸之根,故守些竅以育元氣。
三丹田分別被稱為生宮、絳宮、泥丸三宮。又有“前三關”之說。
三關:關即為關卡,氣行不易透過之處。
內丹修煉時,精氣在透過此三關時,多會遇到障礙,氣足方能過關,稱“一氣撞三關”。此三關一般叫“後三關”。
分別是腦後玉枕關,夾脊轆轤關,水火之際尾閭關。
“人之尾閭,在尻背上第三節,丹書名曰尾閭關是也。人之背脊二十四節,……有關在二十四節頭尾之中,此即夾脊關也。
人之後腦骨,一名風池,其竅最小而難開,……此關名玉枕,又曰鐵壁也。”
玉京關:為上關,即玉枕,位在枕骨粗隆上緣。
“腦後曰玉枕關”。玉枕關在腦後兩側風池穴之間。由此上行則可會於泥丸宮,完成任督二脈通,達到任督二脈迴圈周流,當然也至關重要。
夾脊關:為中關,轆轤關又稱夾脊關,其關在背脊正中,又稱十四椎,胸七椎,當屬膈腧之中至陽部位。
當俯臥睡時,兩肘尖連線的正中釋意資料很少,僅知為練功陰陽和合上行的第二關,命名為轆轤關,似有提升上行之喻意。
尾閭關:為下關,在人體尾骶骨之末節,或指長強穴之所在,為任脈向督脈過渡之處,亦為任脈之陰與督脈之陽交會之所。
“水火之際曰尾閭關。”亦叫虛危穴、尾閭穴,或稱為天人合發之機,子母分胎之路,精氣聚散常在此處,水火發端也在此處,陰陽變化也在此處。
道家認為此穴“系人生死岸頭”,仙家稱為生死窟,可見其多麼重要,也是修煉通關最難處。
(尻背是腰椎以下的薦椎部的統稱,就是骨盆、骶骨、尾骨的聯合部位。
這一位置被強而厚的筋肉所包含,而這些筋肉更是將脊椎以及骨盆而至大腿骨以下的骨骼互相連結,這一連結對於後肢的推動有著非常重要的功能!
:()術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