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6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羅傑注意到工作人員投來的懷疑目光,連忙走上前解釋,生怕再多說兩句就把警察引來了。
“這位大媽,您別誤會,我是研究文物保護的。”
“今天是陪朋友過來學習一下地宮的保護措施,剛才講得有點專業,可能讓您誤會了。”
大媽聽完,依舊滿臉不信:“專業?我怎麼一點也沒聽出來。”
羅傑無奈,只能換個說法:“反正您就當我們是來參觀學習的就行了。”
大媽瞥了他一眼,毫不留情地補了一句:“新鮮了,這裡誰不是來參觀學習的?”
“不過先生您可記住了,這裡遊客裡有不少熱心市民,萬一有人真信了您的話,報警把您帶走,可別怪我沒提醒您。”
羅傑只得點頭:“好吧,我會注意的。”
他忽然想到古董街上那些見多識廣的大媽,頓時明白了,這裡可是燕京,人家的主場,謹慎一點準沒錯。
一旁的王小米滿臉正氣地拍了拍他:“師兄,我們身正不怕影子斜!”
羅傑聽完,不禁感慨年輕真好,沒在派出所裡呆過,說話就是硬氣。
他作為老前輩,還是低調點比較妥當。
至於剛才的話題,他十分自然地略過,徑直帶著兩位姑娘走向帝王墓的左配殿。
殿內整體造型有些像農村的大棚,中央擺放著一張巨大的石質棺床。
這時,一個十幾人的旅行團已經在殿內,導遊正帶著遊客們講解。
羅傑拉著王小米,默不作聲地蹭了過去。
導遊說道:“這座左配殿原本是用來安放陪葬妃嬪棺槨的。”
“但因為大明英宗皇帝廢除了嬪妃殉葬制度,所以這裡最終空了下來,只是按照舊制保留了建築。”
施楠楠聽完,小聲感慨道:“那這位英宗皇帝還挺開明的。”
羅傑和王小米相視一笑,心裡有數。
英宗當然“不錯”,畢竟是大明唯一的留學生,在瓦剌待了幾年,學了點先進理念回來。
廢除妃嬪陪葬制度,可能是他做過的唯一一件好事了。
左配殿裡並無實質性的陪葬品,當年發掘時也沒找到什麼珍貴文物,導遊的講解重點都放在了明朝的喪葬制度上。
羅傑見狀,果斷拉著兩位姑娘繼續往前走。
穿過一條僅容兩人並行的通道,三人進入了地宮的中殿。
王小米走在前面,回頭問道:“往哪走?”
羅傑答道:“右轉,先去後殿。”
他來之前看過地圖,整個中殿的陳設網上都有照片,最珍貴的當屬三張漢白玉寶座。
中間的是萬曆皇帝的,兩側則屬於他的兩位皇后。
每張寶座前,都放著一個能裝下成年人的青色大缸。
據說當年開啟地宮時,缸裡還裝著滿滿的燈油,但因缺氧早已熄滅。
皇帝的長明燈,在封閉地宮的那一刻就註定熄滅,這個設計,屬實是坑皇帝的。
而在大缸後方、漢白玉寶座前,還擺放著“五供”——一隻香爐,兩對燭臺與觚。
這是典型的道教儀軌,萬曆皇帝本人便是虔誠的道教信徒,還煉過外丹,所以他的葬儀自然也帶有濃厚的道家風格。
王小米湊近羅傑,低聲問道:“這個青龍紋大缸,是真的嗎?”
她之所以單獨問這個,一是“五供”她不太認得,二是漢白玉寶座上落滿了遊客扔的硬幣,顯然沒人認真管理,根本不像珍貴文物。
唯獨青色大缸,看著像那麼回事。
羅傑輕笑道:“嚴格來說,不能叫假,而是新仿的。”
“原件早就沒了,所以現在擺在這裡的,只是後人根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