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雪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湘瀟從夢中猛地驚醒了。
想起那些,根本就不再可能成為現實的荒謬之夢,她苦澀而又無奈地笑了。
那時,恰是清晨7點。
天已微明,她迅速地穿衣下了床。她忽然想起跑到外面去看看那條通向成都,也通向昆明的,舉世聞名的成昆鐵路。
她穿過了豐收的田野,穿過了清亮的小溪,來到了鐵路邊上。它在深秋的晨光裡,散發出清冷的光芒。
但在這背後,是每修1公里鐵路,就會犧牲兩個鐵道兵。
鐵道兵之所以叫鐵道兵,是因為他們當兵的目的不是為了打仗,而是為了修建鐵路,築路修橋做基建。
成昆鐵路總長1085k,因為裝置落後,地質複雜,共犧牲兩千一百多人。一次泥石流,就有130人殉職。
另外的大多數,都犧牲於用炸藥包炸山開隧道。他們當年的年齡,也就是在十八九歲,二十來歲左右。
跟她同齡。
在小鎮的山上,有一個很大的烈士陵園。他們沒有死於戰爭,卻死在了祖國的建設之中。
她終於理解了一句話:“這個世界並不安寧,你所有的安寧,不過是有人替你擋住了。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在課本里,現代歷史只學習到了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上,用沙啞的聲音宣佈:“中國人民終於站起來了!”
但是她卻從一本雜誌上看到過,從解放後到八0年,我們也一直過著無比艱難的日子。
解放初期,我們依然不被世界認同。不但被西方世界孤立,甚至和蘇聯也矛盾重重,戰爭不斷。
國內,既要三反五反,又要剿匪,又要建設一窮二白的新中國。
想想一窮二白是什麼滋味?是讓人悲從心來的那種滋味。
在如履薄冰之下,我們抗美援朝,打贏了朝鮮戰爭。
五十年代抗美援朝,大鍊鋼鐵,大躍進。
六十年代大饑荒,印度反擊戰,越南反擊戰,三千萬知青下鄉。
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
我們總擔心饑荒和戰爭,把稍稍值錢的東西,都全部搬進了大山裡面。“好人好馬上三線,備戰備荒為人民。”這就是三線建設。
在全國,沿海邊境是一線,雲南,貴州,四川,陝西是三線,其餘是二線。
從1964年開始,上千家企業,四百萬人參與。每年投資佔全國總投資的40左右,三個五年計劃,共投入2052億。
歷時長達十六年,完成專案1100個。
三線建設完善了西部工業佈局,工業由東部大城市內遷,帶動了社會進步,培養了一大批優秀骨幹,成為西部發展的主力軍。
提升了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加快了城鎮化建設,讓蠻荒之地變為現代城市。
如果沒有三線建設,也許西部到現在,都還一塌糊塗。當然,全國如果不建設,絕大多數地方,都還處在蠻荒之中。
攀枝花就是三線建設之中,一座從不毛之地建立起來的釩鈦鋼鐵之城。
已探明的釩鈦磁鐵礦近百億噸,其中釩鈦分別佔全國儲量87和943,分別是世界第三和世界第一,有“世界釩鈦之都”的美稱。
礦石中還伴生有鉻,鐵,鈷,鎵,鎳等多種有用礦物,是全國四大礦區之一。
而西昌地區,背靠安寧河平原,主要為攀枝花做大後方,提供吃住和生活用品。
現在仍在使用的西昌青山機場,410鋼鐵廠,都是當年的三線工程。
當然,最大的三線工程,就是舉世聞名的成昆鐵路。
1952年當時成渝(重慶)線修通之後,國家就打算修建成昆線。當時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