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說服了中山國之主肥可。
由於中山國的國主之位不是父死子繼的傳統,肥可與前任中山國之主並沒有血緣關係,趙毋恤才有成功說服新任中山國之主的可能性。
中山國在後面確實意識到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一旦趙氏遭到覆滅的話,漢國、魏國和韓國沒有道理放過中山國,他們醒悟過來之後選擇暫時放下與趙氏的恩怨,改為與趙氏聯合對抗漢國、魏國和韓國。
在中山國改變立場之前,他們有再次與漢國、魏國、韓國結盟的訴求,奈何再一次遭到拒絕。
那麼結果很明顯了!
漢國、魏國和韓國對中山國根本不持半點善意,甚至可以說根本沒有將中山國放在眼裡,中山國應該怎麼選,變得不存在任何疑問了。
要說有發生什麼大事的話,越國已經宣告覆滅。
那是吳國一邊與楚國作戰,孫武統率五萬吳軍對抗十餘萬楚軍,作為一國之君的夫差親率六萬吳軍攻打“會稽”城。
越君勾踐親自指揮都城保衛戰,一邊向所有可能提供幫助的國家求援,堅持了兩年多的時間,沒有得到外部有力的支援,最終都城被攻破,人也再一次被俘。
這一次,吳君夫差展現出了果決的一面,毫不猶豫的處死了百般想要苟活的勾踐,又下令清除越國公族一脈,隨後率軍趕去支援孫武。
得知訊息的那一瞬間,漢君宵想到的是“臥薪嚐膽”在後世不會那麼出名,另一個“三千越甲可吞吳”的故事也沒有了。
在越國滅亡之後,吳君夫差雖然殺盡了所有能夠找到的越國公族,他卻是吸收了包括文種在內的很多越國臣子。
當然了,那些人能夠為勾踐所用,不一定願意為夫差效力,願意效力其實也講個契合度。
“君上。”范蠡上了章臺的頂上平臺,先對漢君宵行禮,隨後又對漢寬行禮。
漢君宵不用回禮。
漢寬站起來,規規矩矩向范蠡行禮,口稱:“上卿。”
這個“卿”本就是諸夏文明體系的一個尊稱,一開始與地位或官職都無關,後面才慢慢在各國有另外的附加價值。
漢君宵已經有意祭出“軍功爵”制度,目下正在進行相關的鋪墊,其中包括設定一些客卿職位,用來吸納他國的人才。
范蠡被邀請坐下,喝了一些湯水,一邊聽漢君宵檢查漢寬的功課。
等待兩父子的功課結束,漢寬行禮離開之後,范蠡才講話。
“君上,臣今歲便率軍北上,不知君上有何囑咐?”范蠡問的不是軍事上的事情。
漢君宵知道範蠡是在問怎麼來最終對待義渠人。
關於這個話題,漢國君臣討論了很多次,真的是時候下達最終決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