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誰是領導誰承擔責任與享受勝利果實的規則,一切榮辱歸於領導,副手與旁人得到的關注度必然要少,知名度上肯定沒有領導那麼高。
孫武之所以在後世比伍子胥有名,主要原因是孫武留下《兵書.十三篇》的著作,伍子胥根本沒有著作傳於後世。
關於伍子胥掘墓鞭屍的事情,最早見於先秦《呂氏春秋.首時篇》,文中說伍子胥“親射王宮,鞭荊平之墓三百”。
“荊”就是楚國的別稱,“平”為楚平王的簡稱。
在《春秋梁傳》《淮南子,泰族訓》)、《越絕書·卷一》中也都有“鞭墳”的類似記載。
《越絕書》主要是根據收集的民間傳聞而寫成的。可見在成書之際,民間仍有“鞭墳”的傳聞存在。從以上的史料來分析,“鞭墳’之說有根有據,伍子胥只是率士卒鞭楚平王墳三百鞭而已,並沒有挖掘墳墓。
另一個說法是,伍子胥根本就沒有掘墓鞭屍,甚至可能都沒有參加破郢之戰。
那麼智宵作為當代人,有聽說過伍子胥鞭屍的事情嗎?這個還真沒有。(採用《左傳》史料)
趙毋恤在聽說智宵已經與伍子胥齊名之後,驚訝聲道:“姐夫‘邢’一役便可與伍員齊名?二位亦有參戰,為何……”,後面的話沒說,比說出去更具殺傷力。
魏駒的臉色一下子就垮了。
韓庚則是很心服地說道:“宵之才,確實遠勝庚多矣。”
這是幹嘛呀?
說白了就是趙毋恤在刺激魏駒與韓庚,激起兩人對智宵的不滿或較量的心思,一次兩次或許效果不大,持之以恆則能夠植入敵對智宵的潛意識。
這時,智宵走了過來,哪怕沒有聽到之前三人在聊什麼,還是能從臉色上察覺到一些端倪。
“毋恤不去狩獵?”智宵說話時卻是看著魏駒,壓根沒有看趙毋恤。
趙毋恤可是春秋晚期第一陰謀家,陰到了骨子裡的那種,打小就非常有心機。
“整日背後議論與我,何用?男兒在世,奮發圖強方是正道。”智宵用膝蓋骨猜,都能猜到剛才發生了什麼事,乾脆點明瞭趙毋恤在做什麼事。
圖謀敗露的趙毋恤臉色僵硬了一下下,很快又恢復很傻很天真的表情,裝作不知道智宵在說什麼。
魏駒和韓庚卻是臉色大變,回味了一下剛才的事情,看向趙毋恤的眼神就變得很不善了。
沒有誰喜歡當傻瓜,尤其是知道被算計之後。
“年紀這麼小就這麼陰?看來以後要多多提防!”
魏駒與韓庚現在是怎麼看都覺得看趙毋恤很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