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2頁)
劉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個女的今天不在。」離開民政局以後,張言堂小聲對票寶山說。
「不在?你怎麼知道?」慄寶山問。
「我問了民政局一共有三十二個人,今天我們見到的,加上局長副局長,總共剛好是三十一個人。所以,那個女的肯定不在其中。再說,我們見到的那幾個……」張言堂不把後面的話說出來,他相信慄寶山也是有眼力的。
「嗯。」慄寶山聽後,肯定地點了一下頭。
這天晚上,慄寶山和張言堂一直商討到深夜。打算放的第一把火,在領導層沒有強有力的支援,到群眾裡面尋找支援的努力也告失敗,到底該怎麼辦呢?到縣已經四天了,再拖下去時間不允許,也有負眾望。而且他們認為,這把火必須放,不能不放。只有放了這把火,才能表明他們的決心,也才能消除禍根。不放這把火,別的事也難起頭。可是,在這種情況下,要放也有很大的風險。兩個人權衡來權衡去,最後決定還是放。決定明天召開常委會,提出這個問題。不管常委們有多少人反對,慄寶山都予以拍板。他們認為,只要決定一作出,絕大多數群眾會歡迎的。在這之前群眾之所以不敢說,是不瞭解新書記的底,是怕某些人給小鞋穿。一旦縣委作出決定,群眾心裡有了底,也就不怕了。
「幹!就這樣定了。」慄寶山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堅定不移地說。
《官場女人》劉儒
三、密謀
在慄寶山找人談話,尋求支援,準備放火的同時,縣裡頭的逆反勢力也在加緊研究他們的對策。
賈大亮是這股勢力的核心人物。在他的周圍,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圈子。這個圈子是多少年自然形成的。雖說沒有什麼明確的綱領,但共同的利益使這個圈內的人辦起事來,心領神會,配合默契,具有相當可觀的能量。多年來,太城縣裡的局勢,實際是由他們左右的。但他們並不滿足。他們要求實際和形式的一致。要求消除一切障礙。要求解除一切後顧之憂。甚至圖謀走出太城,走向全區、全省。「人心不足蛇吞象」,他們正應了這麼一句話。所以,早在五年以前,當時的縣委書記年齡到線退下來的時候,他們就認為接替的人選應該是賈大亮,最起碼也應該讓賈大亮當縣長。這樣,他們的人還可以提副縣長、局長等等。不料,地區竟然無視他們,不聽他們的呼聲,從外面派了一個書記來,惹得他們好惱火。他們便想方設法進行抗爭,結果就選定了那個女人。就把那個書記攆走了。可地區依然派,依然不提他們的人。於是,第二個第三個又被攆走了,現在又派來了第四個。當他們得到第四個要來的資訊以後,曾經進行過認真地研究。當初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應當採取緩和的策略,先積極支援和維護新來的書記,儘量取得他的信任,適當擠對擠對黃福瑞,讓黃和地區早下決心,把黃調到地直去,使賈大亮接替縣長的職位。這樣,既能緩和縣裡的矛盾,也能緩和與地區的矛盾,比較穩妥。因為已經攆走了三個書記,再那樣幹,太冒險。雖說沒有把柄抓在地區手裡,但地區對他們有看法是明擺著的。儘管地區喬副專員支援他們,但喬副專員不管人,人歸地委組織部楊部長管。要是惹怒了楊部長他們,把他們誰撤了,或把他們的人交流到別的地方去,那可就不好了,說不定會引出大禍臨頭的。另一種意見認為,還是過去的辦法好,緩和雖有道理,但並非良策。因為新來的書記一旦站穩了腳,他很可能把他們作為整頓的物件。想讓他推薦貿大亮當縣長是不切實際的。既然已經走到了這地方,就只能進,不能退。不管地區有什麼看法,總得有證據方能成立。認為是不應當害怕的。兩種意見爭持不下,賈大亮一時拿不定主意,只好決定來了再說,走著瞧。因此,在這幾天裡,他們隨時都在看動向,聽資訊,研究需要採取的對策。
這一天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