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後金撤兵 (第1/2頁)
奮鬥的蝸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頭大的濟爾哈朗在忙活著徵兵的時候,趙大牛率領的一萬騎兵搶的那叫一個不亦樂乎。
有了張石頭帶領的一萬多騎兵在屁股後面接應,還有李水生在遼東半島沿海建立各處接應點,趙大牛的人就只負責殺人和搶劫就好了。
崇禎七年七月末,東江鎮接連攻下豬島、麻陽島、茶河島、中島、長生島,拿下南汛口、北汛口,兵圍復州城,殺死韃子上萬人,一萬騎兵甘冒生死,已經深入敵人腹地在搞破壞的一個個捷報接連到達京城。
這些捷報,與宣府、大同哪哪又失陷,哪哪又被搶的小小訊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讓因韃子再次入侵,鬱悶了好久的心情終於是有了幾分喜色。
崇禎七年八月初一,一萬多韃子首級被送到京城,其中還有一個重量級的,多鐸的人頭。
自從和後金作戰以來,陣斬多鐸這種後金高階將領的事情可沒發生過,看到多鐸人頭的時候,崇禎皇帝那叫一個高興啊!
崇禎皇帝破天荒的用多鐸和那一萬多韃子人頭,率百官獻捷太廟,好讓列祖列宗知道,大明的江山終於有救了。
這會兒的餘大成,在崇禎帝眼裡就是大明中興之能臣,在崇禎皇帝看來,只要按照餘大成的計劃走,韃子的問題,或許真的能解決。
崇禎七年八月初二,正在宣府大同那邊攻城掠地的皇太極終於收到了來自盛京的求援。
一開始,皇太極還在猶豫著要不要回援呢,畢竟,他這邊也才剛開打沒多久,搶到的東西其實也還沒有多少。
第二天,第二批求援的使者到來,復州被圍,多鐸率領的5000鐵騎被明軍設計坑殺,一萬多騎兵已經進入後金腹地燒殺搶掠。
形勢的急劇惡化,立馬就讓還在猶豫的皇太極火急火燎的收兵。
崇禎七年八月初六,宣府、大同後金軍突然撤兵的八百里加急到達京城。
乾清宮,收到皇太極撤兵訊息的崇禎皇帝那叫一個高興。
“餘愛卿真乃大明之能臣也。”
好吧,在崇禎皇帝看來,這次皇太極沒打到京城腳下,全是餘大成的功勞。
崇禎七年八月初八,陳平安收到了皇太極撤兵的訊息,立馬聯絡深入後金腹地的趙大牛部再搶一天就回撤。
大淩河,正在假裝修建大淩河城的隊伍也都撤回了錦州城。
崇禎七年八月十五,趙大牛部返回復州城下,陳平安立馬下令拔營,大軍收拾一番之後全部撤回了北汛口。
至此,東江鎮的軍事行動也是徹底結束。
這一戰,陳平安總共收穫漢民人,後金韃子人。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牛羊馬匹七八萬頭,當然,大部分是羊,牛馬很少,戰馬更是除了一開始俘虜的那近5000匹外,其他的也就沒了,金銀加起來也只有20萬兩左右。
損失忽略不計。
雖然這場騷擾韃子後方,迫使韃子回援的戰爭確實沒什麼損失,但上報朝廷的時候可不能這麼說,陳平安直接上報損失慘重,有三萬多士卒在這一次的戰鬥中陣亡。
老子死了這麼多人,朝廷不得給點補償?
明代對陣亡士兵是有進行撫卹的制度。如普通士兵陣亡,朝廷一般會發放一定數量的撫卹金,通常有幾兩到十幾兩銀子不等。而且會根據士兵的家庭情況給予照顧,若家中無勞動力,可能會免除一些賦稅徭役等。
當然,由於官員腐敗問題,在撫卹金髮放過程中,各級官員層層盤剝、剋扣現象嚴重。從中央到地方,負責發放的官員都會中飽私囊,導致到士兵家屬手中的撫卹金所剩無幾。
但陳平安這邊是根本沒什麼傷亡的,朝廷能給多少那都是賺到的。
除了傷亡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