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49年10月1日,當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透過無線電波向全世界宣佈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杜趙氏正躺在偏遠大山裡一個小診所的接生臺上。
此刻,沒有什麼是比死生更大的事了。如果有,那就是作為一個母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活下來,活得好。
算命先生說,這個孩子命“忒孬了”,生下來怕是也要吃苦。他的母親就是生在了一個極貧苦的家裡,窮得連名字都沒有,“產婦姓名”一欄裡的一個“杜趙氏”,簡簡單單就能概括出她二十年來從哪個門出又進了哪個門的一生。
杜家想不明白,這孩子降生在衣食無憂的手工業主家裡,怎麼還會吃苦呢?杜家給這個男孩起名叫長生,就是希望他長命百歲地享受在那個年代罕見的富足。
長生的父親雖然積鬱在心,但頭腦終歸還是靈光的,他積極表現,不久就在工人階層中也混得如魚得水。
作為對主動請纓支援三線建設的衷心人才的回報,再加上自身能力確實出眾,老杜如願當上了廠領導幹部。杜家舉家遷移貴州的那一年,長生不到15歲。
這一年,從全國各地調動來支援大三線的科學家、大學生、技師和工人匯聚到凱里的一個小鎮。知識分子家屬院裡,杜家的對門是一對來自上海的ah籍夫婦,女主人在大學裡學的是俄語,到這裡來做技術資料翻譯員,兼做俄語教員。
隨同這對年輕夫婦一道出現在長生生命中的還有他們的2歲女兒,長生不知道她的大名,只聽她父母管她叫小七,他也就這樣叫。那時,他還不知道小七會長成一個可愛的小姑娘,並最終影響了他的一生。
也許是對門離得近的緣故,小七走路利索以後,一開始最常跑去的地方就是對門的杜家,咿咿呀呀的,或是說些大人聽不懂的言語,或是笑著擺出一副童真模樣。
杜家時常要留心這個“不拿自己當外人”的小傢伙,又是給好吃的,又是給好玩的,一來二去,也就和對門的陸家熟絡起來。有時哪家下班早,幫對門看看孩子,下班晚的那一家為了表達謝意,會特意用票在食堂換些水果回來,邀兩家人一起吃,這也是常有的事。
陸家兩個大人都加班的時候,就會託杜家幫忙把小七從廠辦幼兒園接回來。這個時候,長生便肩負起了照顧小妹妹的責任。他把父親的工程圖紙拿來給小七畫畫,有時候錯拿了有用的圖紙,輕則挨一通批評,重則被父親皮肉管教一番,但長生死性不改。
小七也格外:()煙花短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