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 (第3/4頁)
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之有益”就是“唯道是從”之有益,“從事於道”之有益,“同於道”之有益,“道亦樂得之”之有益。佛陀要人們依般若波羅蜜多,“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依般若波羅蜜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經》)“究竟涅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為”之益。“不言之教”者,指突破語言思維之極性也。大道無色無聲,是“非極性”的屬性,言教思維是“極性”的表達,“不言之教”,即突破語言思維的非極性之教。禪宗稱“無情說法”為“不言之教”。“無情說法”,是無說而說。古德言:“無情說法不思議”,就是指“不言之教”的重要性和稀有性(“天下希及之矣”)。
莊子曰:“魯有兀者(斷足人)王駘,……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固有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都邪?是何人也。”(《莊子·德充符》)莊子講的王駘,“立不教,坐不議”,就是實施“不言之教”。“虛而往,實而歸”,是“不言之教”所達到的不可思議的效果。王駘的“不言之教”的成功,說明了老子的“不言之教”,“天下希及之”的正確性。列子也講:“至言無言,至為無為,夫成知之所爭者末矣。”(《列子·說符》)
“不言之教”,意在“至言無言”,有言之言屬極性有為。有為功用有限,故有言之言教功用有限。無言才是至言,是最妙最大之言,屬非極性無為。無為功用無限,故無言之至言之教功用亦無限。這是極性識心識念者(淺知者)所難理解的,故曰言說之教“末矣”。俗言稱,身教大於言教,亦是表“不言之教”的益處。
孔子亦說:“予欲無言。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的確,“不言之教”的規律性、形象性、準確性、微妙性,是語言思維難以達到的,也是任何其它方式之教難以比擬的。四季的更迭,日月的週轉,晝夜的替代,生死的迴圈,歷史的盛衰,滄海桑田的變更,花草的枯榮等等,無一不是“不言之教”。“不言之教”給人們的啟迪,是無聲勝有聲,無言勝有言。對一些人來講,“不言之教”的效果更殊勝。佛教中的獨覺,就是觀因緣法(不言之教)而自悟道的,還比聽佛陀言教的聲聞之果更殊勝。所以,老子講“不言之教”,“天下希及之”、“無為之益”,是“大順”於“道”的無上智慧和圓滿德相之益。達“無為”境界,自性開顯,智慧、道德圓滿,無作妙力,自在成就,可無不為,這皆是“無為之益”。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五眼六通,亦是“無為之益”。“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柔弱處上”,“弱之勝強,柔之勝剛”,“我無為而民自化”,“清淨為天下正”,“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夫唯不爭,故無尤”,“為無為,則無不治”,皆是“無為之益”。“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二章》)故此可見,“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四十五章》)
“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四十一章》)
“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莊子·齊物論》)
“至言無言,至為無為。”(《列子·說符》)
大道無名,老子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二十五章》)老子用“大”表示一相的非極性屬性。老子凡是用“大”表述的事物,要麼消去極性屬性之用,要麼就是直接表達“道”的屬性狀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