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月玄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太湖之水患。尤其是主洩水的吳 淞江,其下游已經淤塞得和兩側的農田等高,不要說大雨,就是一般的年景,四府二十幾 個州縣的百姓也會遭受大災啊!”
袁復個頭不高,敦實的身材似有無限的氣力。幾十年的積澱噴薄而發,好像一直到今天才有了用武之地。他目光炯炯,顯見內心是多麼亢奮。
“吳淞江本為太湖之衝要,自古以來宣洩了太湖近五成的滯水,故而淤塞也最重。雖 屢經疏導,然大江之潮汐使然,沙泥淤積,屢浚屢塞,河床日高,水流漸緩。自吳江長橋 至下界浦的一百二十餘里,本朝雖曾疏浚,也只能勉強洩水。自下界浦抵上海南蹌浦口 一百三十餘里,近海之潮汐壅障,已是菱蘆叢生,遠看倒像是一片廢舊的田地了。一般田 地開浚,並無大礙,只是此段吳淞,細沙淤泥泛動,極不利於施工。卑職也曾諮訪過一些 耆老,皆以為,嘉定之劉家港,即古婁江之出海口,水流湍急,若能棄吳淞江下游而不用, 使其上游之水直通劉家河,則治水之功近半矣!”
“仲仁之言甚合吾意,”夏原吉也興奮起來,“疏浚吳淞江、劉家河等浦港,北引太 湖諸水入劉家、白茆二港,直注江海。松江大黃浦也是疏通太湖水系之要道,下游近海處 同樣壅塞難浚,華亭諸生葉宗行給我寫了封信,建議開浚上海縣東北之范家浜,接通黃浦, 上達三泖、澱山,下洩至吳淞江南蹌浦口,以強水勢,沖瀉入海。真是一條妙計!看來此生心繫經濟,才可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