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月玄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藏。然而,當智勇雙全的大將張玉在東昌戰死後,他哀慟至極,痛不欲生,脫下王袍焚燒,泣道:“將軍此去,天高地遠,雖其一絲,以識吾心”;朱能去了,又一次的天昏地暗,又一次的哀痛至極。
“士弘,士弘!何其忍?三十七歲就棄朕而去嗎?”建文二年張玉戰死後,朱能被永 樂倚為中流砥柱,年紀輕輕而位列上公,卻從未有一點驕橫之氣。戰場上似一頭雄獅,挺 矛深入敵陣,多少硬骨頭都是他啃下的;朝堂上卻像一個謙謙君子,沒一點武人的粗野和 兇悍;他性格溫和,儒雅倜儻,愛惜士卒,善撫將士。病逝時,帳前許多將士哭得昏死過去。
好一陣子,直到楊榮進來說了一大番話,永樂的情緒才漸漸平息下來。 “傳朕旨意:輟朝兩日,文武百官素服為大將軍舉哀。朱能隨朕起自北京,靈柩運回,賜葬昌平,追封東平王。升張輔為大將軍,繼續進兵。”
左副將軍沐晟是從雲南駐地向交趾進兵,廣西這一路只有右副將軍張輔了,於是, 三十一歲的張輔作為八十萬大軍的主帥繼續率軍南下,在這個彈丸之地的小邦,縱橫馳騁, 所向披靡,成就了他千古名將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