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月玄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並了州縣一類的事要完全改回來,也未必都妥當啊!”
永樂睜大了眼睛,看著眼前這個一臉憨實的和自己年齡相仿的第一尚書,大覺驚詫。 說實在的,他登基以來,除了那些願為建文帝盡忠的人如文學博士方孝孺、御史大夫練子 寧等以死相抗外,但凡歸附的,還沒有人敢就他的主張說過相反的意見,蹇義不但說了, 而且十分中肯,這不僅需要膽量,更要有智識。永樂照單收下,從此對蹇義刮目相看。
永樂剛剛即位時的建文四年六月,不少朝臣效死建文不肯與新君合作,蹇義、楊榮等 一批迎降新君的文臣都為時論所鄙,君臣相見時心中也未免尷尬,但一些肝膽相照的議論 則把雙方的情感拉近了一大步。
那時候,永樂一方面要面對建文諸臣的剛烈決絕,在血腥中承受“篡位”的咒罵和指責,還之以更為猛烈的刑罰和殺戮;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他要安撫新歸順的大臣,收攏人心,又不得不費盡心機地用前代的典章和當下的肯定博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援。
有一次,永樂借用唐太宗、魏徵舊事,故意和幾個親近大臣討論了明君、良臣、忠 臣的關係。永樂問鬱新、蹇義、夏原吉,良臣、忠臣的區別和優劣。鬱、蹇、夏三人都 是飽讀詩書的人,豈不明白其中的含義,三人相視一笑,蹇義正色道:“若是允臣有一 比的話,皇上是給世間帶來光明的金陽,燦爛而熱烈;良臣是忠實在崗熠熠生輝的星辰, 冷峻而持久;而忠臣則是轉瞬即逝的流星,壯烈而短暫。說得實一點,良臣就像舜之名 臣——商之先祖契、陶,像輔佐齊桓公稱霸天下的管仲和敢於諫言唐太宗的魏徵;所謂 忠臣就像夏、商時死諫君主的龍逢、比干。若說到作用,管仲和魏徵在新君主治下發揮 了自己曠世的才幹,既顯揚了幹臣的美名,使國家興旺、發達,江山永固,也使子孫流 祚無疆,成就一代名臣良臣;忠臣則恰恰相反,如龍逢、比干,不但使自己嬰纏禍誅, 使君王身陷昏惡,最終以喪國夷家的代價,博一己萬世忠臣之空名。臣等以國家社稷為重, 願做管仲、魏徵一樣的良臣。”
微言大義,深契了永樂此時的心境和處境,他指示內閣將這段精彩的對話登在了發往 各部院司和各省的邸報上,頗為引人注目。
永樂進一步確信,他的吏部天官選對了人。 “申諭下去,”永樂拉回思緒,瞪起眼睛,聲調也高了,“業績突出,三年考滿時,升職後仍可在舊地留任。三年內無所作為,空享靡祿,朕不治他的罪就算便宜了,還敢說考滿?”
永樂本在和近臣議事,自己也覺著語氣重了,又轉為語重心長,“守令所為與人民生 計息息相關,而民心向背是衡量官員政績的良方,離任之日最見奇效。是百姓依依不捨、 詣闕上書的請求留任,還是千人所指的背後唾棄?朕讓御史、給事中一幫言官巡行天下, 就是要周知各地官隱、民情,就是要看看守令是否得力!宋太宗曰:‘爾食爾祿,民脂民 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興利除弊為守令要旨,坐食朝俸而無所建樹,上在欺天,下 即虐民。”
“還有一事需請陛下明鑑啊!”蹇義的話打斷了永樂一通感慨後的沉思,“臣聽說一 些御史、給事中下到郡縣後,欽差味十足,在驛館一坐,找些府學、縣學的學生和官府差 役詢問守令所為,很有些荒唐。竊以為,這些人拿著國家的俸祿和有司的貼補,怎敢說府 尊、縣尊們壞話,從他們口中怕是得不到實情。還有一些年老的御史則假公濟私,借巡行之機遍訪門生故吏。”
“臣也聽說了此類事……”解縉插話道。 “不用說了!”永樂打斷了他,“朕深居九重,原所擔心各地守令不得其人,下民安否未能細知,所以命御史巡行天下。是讓他們去看,而不是坐穿衙署。看什麼?就是要看 鄉間的田野是否開闢了,人民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