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第4章 黃色俄羅斯計劃 (第1/2頁)
江邊小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俄羅斯帝國,於十九世紀西方列強,紛紛侵略瓜分中國狂潮中,憑地緣優勢,充當了侵略中國的急先鋒。將新疆、蒙古、東北,北部中國納入其侵吞的計劃之中,尤其垂涎中國東北地區。
其侵略手段,除與列強相同者外,還獲得了在東北大修鐵路之特權。他們在修築縱橫東北的東清鐵路上,沿線駐軍,為非作歹,因而引起中國人民之極大憤慨。俄羅斯帝國政府遂認為正式大舉入侵東北的時機已到,其陸軍大臣說:“這將給我們一個佔據滿洲的藉口。”沙皇尼古拉二世正是看到了這個機會,為實現其要像小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為俄羅斯的組成部分那樣,變中國東北成為“黃色俄羅斯”的慾望,遂於1900年7月9日宣佈自任為總司令,以冠冕堂皇“幫助清政府建立秩序和安定”為藉口,下令調動十八萬軍隊,兵分七路挺進中國東北。
除西南一路系直接參加八國聯軍之部隊,在完成攻陷京津之役後,揮師北上出山海關進攻錦州,於九月末行動外,其餘六路均於七月間陸續出動侵入東北。
從此東北人民開始遭到一場空前的大災難。中東鐵路為了實施這個罪惡的計劃,俄羅斯帝國政府,逼迫中國清政府簽訂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掠奪了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1891年開始,沙皇開始修建一條貫通整個西伯利亞的大鐵路。這條被俄羅斯視為“脊柱”的大鐵路,西起莫斯科,跨越八個時區和16條歐亞河流,橫穿中國東北的黑龍江、吉林兩省,長度達8000多公里,向東一直通到海參崴,也就是今天的符拉迪沃斯託克。
1896年6月3日,李鴻章與俄羅斯帝國簽訂了《禦敵相互援助條約》(又稱《中俄密約》),允許俄羅斯建一條穿越中國黑龍江、吉林兩省,通往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的鐵路。無論戰時或平時,俄羅斯均有權使用該鐵路運送傷員、糧食和軍械的特權。
《中俄密約》打著共同防敵的幌子,脅迫並騙取了過境築路的特權,為中華大難埋下了禍根。
這條鐵路歷史上被稱作中東鐵路。
《伊犁條約》後,俄羅斯又陸續和清政府簽訂了幾個勘界議定書,又從中國割去了新疆霍爾果斯河以西3萬多平方公里土地。
1898年,俄羅斯出兵強行佔領了帕米爾高原上的薩雷闊勒嶺以西2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從中國手中奪去了大部分帕米爾高原,造成了長達百年的帕米爾未定界問題。直到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才同塔吉克簽訂了邊界條約,收回了其中的近2000平方公里土地。
丟棄的時候失去的是一個大西瓜,好不容易要回來了,變為一粒小芝麻。
建設中東鐵路過程中,整個東北大地陷入了一片火海。俄軍屠戮之慘、入侵地之廣、陰謀之大,令人髮指。
隨著中國東北中東鐵路的修築,俄羅斯東正教會的勢力已侵入到鐵路沿線。從旅順、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到黑河、同江、滿洲里、綏芬河和牡丹江先後修建教堂(祈禱所)130 多處。
辦學校是俄羅斯對中國進行文化侵略的重要手段。據不完全統計,自1898 年至1917 年,俄羅斯在西起滿洲里、東至綏芬河,北到黑河,南到長春的範圍內,先後開設各種男女學校400 餘所。這些學校的體制和教學內容,幾乎和俄羅斯內完全一樣。俄羅斯在中國還發行了不少報紙、雜誌,作為它宣揚俄羅斯文化的工具。據統計,1909年,俄羅斯僅在哈爾濱,就出版了幾十種報紙和雜誌。
據日本東亞同文會揭露,俄羅斯政府,每年資助這家發行量最大的《遠東報》報紙的經費,多達17萬盧布。
俄羅斯在中東鐵路沿線,各大城市成立了各種學會,主要有:俄羅斯皇家東方協會、中東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