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長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定要守住才行,李顯想來想去,直接將裴延休和劉錦遙給拆開了,之前讓他們兩個行軍一路是擔心他們兩個經驗不夠,現在經過這一場廝殺兩個人表現的都不錯,至少在面對張仁願的時候也沒處於下風,哪怕進攻做不好,守城也綽綽有餘。
然後李顯把婁師德給調了回來,讓他同自己一同西進去會會大食,結果婁師德一封奏疏過來勸李顯三思,還說他一個人就夠了,李顯必須坐鎮朝廷‐‐他怕小皇帝威嚴不夠,壓不住那些大臣。
是啦,現在的大臣都還滿腔熱血的想要為國拋頭顱灑熱血的,但是這並不代表就沒有黨爭了,或許現在還沒到黨爭的地步,只不過抱團取暖是避免不了的,將來發展大了可不就是黨爭?
如今小皇帝還在學習階段,也沒什麼功勳能夠讓他虎軀一震收服四方,長安必須有一個老資歷的朝臣坐鎮,不是李顯就是婁師德要麼就是鄭玘,這三個人一個攝政王兩個宰相,婁師德還是首相,然而……婁師德現在是李唐這邊的頂樑柱,如果是大一點的戰爭就要讓他上陣了。
李顯無奈想了想也是,不過他卻將之前看好的一些武將胚子給塞了進去,讓婁師德帶帶,如果婁師德能夠找到喜歡的學生那就再好不過啦。
而這個時候鄭玘的書信也到了,他讓李顯把鄭瑾給他打包過去!李顯看到的時候第一個反應就是:親,你開什麼玩笑?
然而接下來鄭玘說的十分有道理,打天下是個非常非常漫長的事情,尤其是大唐這邊情況還比較複雜,周圍的附屬國家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趁機反一反,那麼長安與洛陽之爭若是真的時間長的話,十年都未必能夠打下來,鄭瑾今年已經十五歲了,作為宰相的弟弟他不用去考科舉一樣有官做,但是鄭玘想要全方位的培養鄭瑾,最好將來能夠接他的班,天下這麼亂,如果是一個文能提筆寫風流,武能上馬領軍士那就再好不過了。
李顯想了想,十五的時候鄭玘已經透過自己的努力考中進士了,鄭瑾是應該鍛鍊一下了,不過他跟鄭玘這種明顯的封建家長製作風不太一樣,他把鄭瑾找了來跟他談了談。
鄭瑾在聽說要去跟鄭玘一起守城的時候眼睛都亮了,李顯難得看他這麼興奮的樣子,有些好笑,大概每個男孩子聽到上戰場這種事情都會熱血沸騰吧?他在這個年紀的時候也會幻想一下,不過他比較慫,真的讓他去他還真不一定敢。
當初踏上這條路還是因為李治,鄭瑾乾脆利落的答應了,李顯就讓他回去準備,有楊氏和鄭臨江在,李顯就不用忙著給他準備衣物什麼的,只要給他配好各種護衛就行了。
李重義知道之後頗為捨不得鄭瑾,非常小大人的嘆了口氣說道:&ldo;要是我也能上戰場就好了。&rdo;
李顯摸了摸他的頭沒有訓他,如今的李重義比他當年也好不到哪裡去,坐上這個位子就相當於釘在了長安,除非天下太平,他還能去個行宮遊玩,否則……輕易是不能走的,因為若是他出了什麼事情,整個李唐都要亂一亂。
鄭瑾走了沒兩天,婁師德就回來了,雖然派他去打大食,但是婁師德也要過來補給一下,然後留下一些傷員在補充一下兵源再過去的。
婁師德可以說是日夜兼程回來的,李顯看到他的時候他臉上頗有風霜,李顯看著婁師德越發乾瘦的樣子心中非常過意不去,這位大將軍已經有六十高齡了,別人這個年紀都已經在家養老安度晚年了,結果現在還要為大唐去徵戰四方。
可是除了他,舊日的大將都凋零的差不多了,新生代能夠獨當一面的也沒有多少,更何況打仗打的是士氣,拍一個兩朝老將過去比派個新手過去更容易穩定軍心。
李顯為了讓婁師德打的容易一點,直接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