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溢於機篋”。他是靠學問起家的,“學業優博,辭藻溫麗”,少年時寫過一篇《鷦鷯賦》自勵,結果大名士阮籍過目之後大為讚賞,稱之為“王佐之才也”!由此一言榮身,張華聲名鵲起,步入仕途。
四十年光陰轉瞬即逝,當年的掌權者還是文帝司馬昭,如今掌權者已經更替了三代,張華也已兩鬢斑白。他入仕雖早,卻是大器晚成,此前有好幾機會登閣拜相,結果都陰差陽錯的失之交臂。
早在武帝咸寧年間,張華就擔任中書令這種重要職位,但不多久母親病逝,他離職丁憂;咸寧末,武帝準備征討孫吳,舉朝反對,只有羊祜、杜預、張華三人竭力支援,平定江南之後,武帝論功行賞,大家都以為張華將被重用,誰料到他在齊王問題上站錯隊,被貶放幽州。
幽州有鮮卑、匈奴,歷來是不安穩的地方,但在張華的治理之下,“遠夷賓服,四境無虞,頻歲豐稔,士馬強盛”。武帝晚年,念及張華的好處,打算託以後事,卻又被政敵進了讒言。張華被召回洛陽,僅僅擔任太常的職務,管理皇家的祭祀。不久禍不單行,太廟的一根大梁突然折斷,太常失職免官。一直到武帝駕崩,張華的身份始終是一介白衣。直到元康元年,賈皇后上臺,張華才真正進入權力中樞,左右朝政。
十年之後的永康元年,張華已經是一個六十九歲的老人。那些曾與他一起仕途跨越魏、晉兩個朝代的政壇元老,大多已經作古入土。這些人曾經在朝堂上與張華爭議過或唱和過,製造過陰謀也曾被陰謀造訪,槍林彈雨中,下場各不相同。
有的始終身居高位,壽終正寢,並且身後享盡哀榮,如羊祜、杜預、山濤、裴秀;有的顯赫一時,然後中道廢黜,默默老死,如任愷、和嶠;有的生前權重一時,死後背盡罵名,如何曾、賈充;還有的最不幸,遭罹慘禍不得善終,如楊珧、衛瓘。
不知道張華可曾預測過自己會以哪一種結局收場,有一點可以肯定,經歷了宦海四十年的風風雨雨,張華已經不像年輕時那樣意氣風發百折不撓了,他的內心是悲觀無奈的。
兒子張韙勸他退位免禍,張華說道:“天道玄遠,惟修德以應之耳。不如靜以待之,以俟天命。”這說明當時他已經很消極,聽天由命了。
而命運容不得他消極怠工,在嚴酷的政治環境裡,被捲入其中的人是不允許中立的。沉默就意味著不合作,不合作就意味著是敵人,這種混賬邏輯直至今日還大有市場。
永康元年四月癸巳,垂垂老矣的張華又一次面臨決定生死的選擇。右衛督司馬雅再次找到張華,對他說:“今社稷將危,趙王欲與公共匡朝廷,為霸者之事。”
司馬雅的措詞是十分不當的,什麼叫“為霸者之事”?那意思就是說,趙王司馬倫要滅了賈皇后,自己當“霸者”。所謂“霸者”,就是像春秋五霸那樣號令天下的諸侯。這似乎不是一個忠臣所應該說的話。
趙王這人朽木不可雕,是不可靠的,張華仔細思量後,拒絕與趙王合作。
司馬雅本懷著一片好意前來,哪知明月照溝壑,他勃然大怒,說道:“刃將加頸,而吐言如此!(真是不知死活!)”說完轉身憤然離去。
張華沒有想到,剛才的選擇已經判了自己死刑。他有晝臥的習慣,結果當天就做夢夢見房倒屋塌,把自己嚇醒。幾個時辰之後,政變就發生了。
政變經過周密的部署。孫秀早就和通事令史張林、省事張衡、殿中侍御史殷渾、右衛司馬督路始接上了頭。這些文武官員職位都不高,但都在心臟部位的殿中任職,他們的背叛都很致命。
此外,趙王還策反了翊軍校尉齊王司馬冏和右衛佽飛虎賁督閭和,這部分兵力再加上趙王麾下的右軍,司馬雅麾下的右衛督,還有士猗麾下的殿中虎賁,洛陽禁軍半數兵馬參與了進來,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