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老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備知道陶謙與青州為敵,結果還是去投奔,這也是與青州這敵的態度。
劉備此時哪裡管與誰為敵?
他只求有個安身立命之地。
所以,看到厲志進來,劉備才頓感尷尬。
經王匡介紹,厲志才知道響應倡議的還真不少。
豫州牧黃琬。應蔡成信件而來,只率領兩千兵馬,並準備交給厲志統領。
不過,黃琬準備馬上就返回豫州。
因為他來懷縣,是受蔡成所託,給厲志送了兩千兵馬來。
兗州刺史孔伷。本是豫州刺史,黃琬任州牧後,他就被調兗州為刺史。此次統兵五千。
徐州別駕劉備。奉徐州刺史陶謙之命,率關張兩人,及五千丹陽兵,響應倡議前來討賊。
陳國太守張邈(統兵三千)。
陳國為豫州治下,可黃琬就任時短,並不能節制張邈,只好任其自率兵前來。
東郡太守喬瑁(統兵五千)。
東郡屬於兗州。東郡太守,按名義,是孔伷的下屬。但他就任兗州刺史,卻無法節制喬瑁,只好任喬瑁自帶兵馬響應倡議。
山陽太守袁遺(袁氏族人,統兵三千)。同樣是孔伷屬下,也同樣不受孔伷節制,自率兵前來。
可見,孔伷在兗州做這個刺史,實在是有些憋屈。
廣陵太守張超(統兵兩千),由功曹臧洪具體統兵。
廣陵乃徐州治下之郡,可張超沒經過陶謙,自行派兵前來,說明徐州內部並不團結。
當然,陶謙也派劉關張三人率兵前來,也算是不謀而合吧。
後將軍袁術(統兵五千)。
其乃袁紹從弟——同父異母之弟,在被董卓拜後將軍後,與袁紹共同從京都出逃。
袁術避難南陽,巧遇率兵返回長沙的孫堅。孫堅殺死南陽郡守,推袁術任南陽郡守;
長沙太守孫堅(統兵一萬)。
他本奉張溫之命,隨張溫討伐涼州叛軍。因討伐有功,在張溫回京前,一力舉薦他為長沙太守。
孫堅與張溫有舊,還曾經力勸張溫斬殺董卓,自此與董卓結下了不解之仇。
聞董卓於當街之前,拷打張溫致死,二話不說,直接率長沙一萬兵馬前去征討董卓。
他也是唯一一個與倡議無關,就是想征討董卓之人。
他路過南陽時,向郡守張諮商借糧草,而張諮才就任沒多久,又是董卓封的太守,自然不願借。孫堅就直接上門殺了張諮,然後推袁術任南陽郡守。
中軍校尉曹操。
曹操逃離京都後,一路奔波,回到家鄉陳留,就馬上“散家財,合義兵”,準備討伐董卓。
接到《倡議書》後,他即時響應。直接帶著曹洪、夏侯淵兩員大將和五千兵馬,就來到了河內。
:()三塑強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