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老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蔡成的一切想法,都是圍繞著“去外敵,解糧憂,安內患,重塑漢”的思路在進行。
現在整個大漢也才五千多萬人口。
蔡成要想征服整個歐亞大陸,沒有上億人口,肯定是不現實的。
為何要那麼多人口?
因為要移民。不移民,大漢文明就無法真正滲透進其他民族,就無法同化其他民族。
如此,哪怕征服了廣袤的領土,也無法去除各區域此起彼伏的叛亂,最終還是守不住。
蔡成堅信:地球上只有一個大漢。
沒錯,有且只有一個大漢。
大漢移民之處,大漢文明就會生根發芽。假以時日,也必會同化當地。
如此,才能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管亥率軍出發時,天已經亮了。
這也是馮可的建議。
夜間行進,道路崎嶇,不僅傷馬,也會讓己方疲憊不堪。
反正騎兵馬快。
天亮後追擊,仍然能保證追上叛軍。
當然,神弩重騎此時都卸去了重甲,馱於馭馬之上。
全軍的速度可以達到最快。
他們當然知道,叛軍還有五萬精騎。
那又如何?前面還有子龍將軍在堵著呢,叛軍跑不掉。
別看叛軍有七萬人,而子龍將軍只有八千人。
可叛軍抵達子龍將軍設下的陷阱之時,已是疲軍。
前日一戰,管亥已知叛軍戰力。以八千飛虎騎迎戰七萬叛軍,雖說不能全殲,也是必勝之局,而且還是大勝。
此時王國、韓遂等人,正惶惶不可終日。
為何?
因為派出的探馬回報,前方雍縣城上,旌旗遍佈,明顯已有漢軍重兵駐守。
叛軍出逃時,雖然把糧草都帶走了,可也僅僅能供大軍七八日之用。
如果一路順暢,倒是夠用了。
然而,從雍縣布有重兵來看,這一路不會順暢。
漢軍從北而至陳倉,這說明漢軍早有準備,必然會派一支軍隊,由東向西而來。
很明顯,雍縣駐守之兵,就是東來的漢軍。
目前,等待叛軍的就只有三條路:
一是掉頭殺個回馬槍,打陳倉一個猝不及防。
二是全軍加速前進,繞過雍縣,直撲歧山。希望雍縣兵少,不敢追殺。
三是沿著渭水行進,前去攻打郿縣。
明知後面有追兵,哪裡還敢掉頭?
前日一戰,叛軍已經膽寒。
這時敢讓叛軍迎戰追兵,極可能就直接投降了。
繞過雍縣,就要做好被追殺的準備。
而沿渭水而下,那就離家越來越遠了。而且,誰知郿縣沒有駐守之軍?
若郿縣也有守軍,七萬大軍就完全陷入絕地,除投降再無第二條路可走。
憑他們如此疲憊之師,儘管有七萬之眾,可郿縣只須一千守軍,他們就無法破城。
思來想去,四人決定,還是繞過雍縣,直撲歧山。
他們斷定漢軍沒有那麼多人。
你看,皇甫嵩也才有三萬兵馬,而且騎兵甚少。
北面而至的援軍,就只有一萬餘騎。
雍縣就算是三千兵馬,漢軍也不可能再有多餘的兵馬堵截他們了。
關鍵是,他們可以讓騎兵先行。
至於後面的步卒,反正速度慢,正好留在後面阻滯追兵。
於是,他們就這麼愉快地決定,放棄所有步卒,騎兵輕裝疾進,全速向歧山方向進發。
騎兵先走了不到兩個時辰,管亥追兵已至。
大王們都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