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阿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縣在天災面前一直金湯永固。
然而,建造這樣一座堅固宏偉的城,卻非易事。
北宋熙寧年間,為避戰火和水患,壽縣人決定在原有土城牆的基礎上,重新建造一道能夠永保子孫安寧的城牆。
想要築造一道牢固的城牆,僅有城磚遠遠不夠,還需要大量作為黏合劑的糯米汁和高黏度的內夯土才行。
但壽縣當地並不產糯米和黏土,是降低要求還是繼續堅持,古城人採取不二選擇。
沒有糯米,現在就開始種糯稻。夯土黏度不夠,那就利用水路從河南往這裡運黏土。
一船稻米一船土,春種秋收,舟船往復,工匠們從黑髮少年變成了白髮老人,窮盡一生,再將修築任務交給下一代。
就這樣過了150多年,歷經了八位皇帝,數十任州官,一道全長7147米,高9米,底寬22米,頂寬10米的牢固城牆終於落成。
古城人用150年建造了一座城,而後世子孫又用了800年去守護這座城。
每次洪水過後,當地的居民就會將它再次加固,精心維護。史料記載,明清時期的修繕就有29次之多。
羅宋知道,柯巖講的這個故事,便是五年前他隨老師蔡廷祥在古城考察古城牆的真實體驗。
那時他還是一個大二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