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花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1章 秋水馬革紋 橫骨可祭刀
“顒”見焦平意動,於是乃乘熱打鐵,將此環首之刀更為詳細的情況,一一娓娓為他詳細道來。
據它所說,此刀乃是它根據人族那邊時興的刀樣圖紙,採聚五金之英熔鑄,再用大錘反覆摺疊鍛打,歷數百次而後成。
此刀刀身之上,那些明燦如霜雪的“秋水”暗紋,就是它曾累下苦工、不辭辛勞的最好明證!
焦平知道它所言不虛。
他既素來喜愛環首刀具,自然也就懂得一些鑑賞此類刀具的方法。
他知道,此刀刀身之上,那凝結如霜花一般的“秋水”暗紋,其實就是出自著名的手鍛大馬士革花紋鋼的手段。
要成此紋,非得千錘百煉之功不可!
此紋前人以“秋水”而名之。
有詩云:
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雖然平靜,但並不是那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會死氣沉沉,微風過處,秋水上會不斷地泛起漣漪。
前人捕捉到了這種明亮清澈、靜中有動的絕佳景色,從而創造出“秋水”一詞。
可謂是惟妙惟肖!
前人喜呼女子眼睛為“秋水”,意即乍一看明亮清澈,又好似水波盪漾,含情脈脈,說不盡的萬種風情。
而“秋水”之刀,刀身的表面上密佈著若隱若現的花紋,這些花紋可見而不可觸之態,與秋水別無二致。
“秋水”一樣的暗紋,正是摺疊鍛打之後不同材質層層疊疊的狀態。
有這種暗紋的刀,刀質都非常堅韌,這樣的刀,有著“貴比等金”的說法。
至於“五金之英”,這個《概述》之中有提到,五金就是“金銀銅鉛鐵”的統稱。
有注云:
金謂五色之金也,黃者曰金,白者曰銀,赤者曰銅,青者曰鉛,黑者曰鐵。
古人其實很早時候,就開始嘗試使用混合金屬鑄造兵器了。
如《吳越春秋四·闔閭內傳》中載:
臣聞越王元常使歐冶子造劍五枚……一名湛盧,五金之英,太陽之精。
五金之英,指得就是金銀銅鉛鐵這五種金屬的精華部分。
修行者又稱之為“精金”、“精銀”、“精銅”、“精鉛”、“精鐵”,分別是由對應的金屬之中,提純提煉而來的。
在修行界中,“五金之英”其實就是一種用途非常廣泛的基礎材料。
也就是說,熔鑄這把刀的材料,放在凡俗人間,固然稱得上神兵利器。
但在修行界中,這只是入門級而已。
不過即使如此,這把刀對於現在的焦平來說已然夠用,不失為一把防身利器。
……
就是它了!
焦平將環首刀器直接提在手中,也不準備繼續挑下去了,直接就要結賬。
他從隨身的獸皮中取出來一物,依舊放在攤開的掌心中展示,道:
“就以此物換刀,如何?”
這次在他手掌心中展示的,是一個小孩巴掌大小的龜殼,這是“旋龜”的殼。
那玄龜的本體挺大的,但不知為何殼一剝出來,殼自己就收縮變小了。
當然現在焦平知道原因了,《概述》中說這是“法器雛形”有天生的靈性緣故。
這個龜殼佩在身上,可以不聾,可算是一件天生的法器了。
至於可以再加工後,能煉成什麼、或者什麼也不能,焦平就不大清楚了。
不過根據已知情況,已經可以斷定,這東西價值定然不俗。
以之拿來換刀,多半換得過。
“顒”四隻眼睛齊齊一亮,顯然識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