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0月5日,國慶假期周,正是旅遊出行高峰期。
今年的黃金週有兩個傳統節目:大閱兵和旅遊人次再創新高,以及一個新節目:10月5日下午14點,新遠一號乙首飛並進行第一次芯一級回收。
中午11點,新遠鎮的發射場外已經聚集了超過700人,其中100多人都是來自外地的吃瓜群眾。
新遠宇航的公司員工、南機院的熟人、還有來自六院的幾個人都來到了發射場,觀摩新遠一號乙的發射。
由於是2級火箭,新遠一號乙比起新遠一號看起來要短胖些,四個收起的支撐腿讓它看起來更加粗獷。
這一次發射控制室和觀察場移位置了,離火箭發射地整整3公里,只能藉著地勢看清楚一個小小的白色物體。
沒辦法,畢竟這裡也是著陸場,要是火箭偏了在人群中炸響,那可就是翻版的涅傑林災難了(注:前蘇聯一次違規導彈發射,導致一個火箭設計局大部分人員死亡,負責此事的涅傑林元帥與160餘名設計人員一起被汽化)。
這次到場的還有個大佬:唐偉天,這老傢伙聽說有可重複使用火箭,專門跑過來看笑話的。
“林炬啊,你這技術到底可不可行暫且不論,首先這流程就不對。
新遠一號乙本身就用了太多新技術,從發動機到箭體都是新的,完全不符合航天器的安全標準,新技術佔比絕對超過了70%
另外火箭回收也沒有一點前置研究,直接一步到位是要不得的。況且這條路線從根本上就不可行,未來應當屬於空天飛機而不是可重複使用火箭。”
唐偉天毫不客氣地潑冷水,林炬也不是很意外,因為這時候不相信火箭回收成功是行業共識。
航天局的某位大佬就曾公開發表意見,認為垂直回收技術完全是不切實際的妄想,不具備可行性,其他人有相同意見也屬實正常。
實話說這次火箭回收實驗在航天界沒什麼水花,大家都是在等看笑話,除了林炬自己和系統工程師們,旁觀者普遍是不樂觀的。
討論的時候都在看著火箭搖頭,嘴裡唸叨著“太激進了”“技術方向錯誤”等言語,充滿著不信任。
為了避免控制室受到影響,林炬直接禁止控制室人員進出,裡面的系統工程師只會不斷加油打氣。
當然,其中還是有人會不自信,比如從六院挖過來,正在發射控制室監控發動機狀態的艾元維。
不得不承認,他雖然才過來一個月,但是卻很快就理解了K120的大部分技術,同樣也很清楚K120V的高可靠性。
但垂直回收火箭這事太玄乎,他也壓根沒信心。
閒極無聊的艾元維走到直播位旁,想要看看情況。
火箭發射的直播平臺很多,但主要還是集中在部落格和官網,其中還是部落格最多。
單是這兩個平臺的人數就超過五萬,估計其他加在一起可能有十萬人正在看,讓艾元維都捏了把汗。
畫面上不時飄過彈幕,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問發射時間,艾元維覺得他們可能是看不見畫面右下角的倒計時。
少部分則是如他預想的討論回收是否成功,網友對發射會不會失敗並不懷疑,主要都集中在回收上。
甚至有人開盤賭火箭回收時在什麼階段炸,是空中還是陸地,會不會如計劃般在落點處降落。
宣傳科選了個人美聲甜的妹子當主持人,不時問作為技術嘉賓的系統工程師一些弱智問題(至少他是這麼認為的),偶爾開些小玩笑活躍氣氛。
畫面在發射場、聊天直播室、以及控制中心內切換。
當切換到漂亮的主持人時下面一連串的稱讚主持人美貌,換到控制室時看到的則是一排小螢幕和牆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