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九到十月,是林炬卯足力氣挖人的時間。
按照基地的規模至少要配置80名工程師和200多名技術類工人,光是之前的安排根本不夠。
六院能挖的人不多,就只能面向社會招募。
好在僅僅是招募加工類的高工和工程師並不需要死抓著航天專業,那更傾向於空間飛行,需求較少可以依賴系統工程師。
製造類的工人在華國還是很好招的,只要肯給好福利待遇,招滿還是比較輕鬆。
新遠宇航的規模以吹氣球的速度迅速膨脹,也帶來了管理上的壓力。
這時候林炬用技能卡提升的蔡會計就發揮了作用,作為高管,還是能保證三百多號人不生亂子。
只可惜工廠不是寫字樓,不能做到站在雲端俯瞰眾生,不過看著火箭同樣挺帶勁的。
由於專業上比起系統工程師略有差距,林炬也沒有太強的賺錢享受慾望,所以他的愛好開始像老馬發展:吹牛、畫餅。
當然,他的畫餅是科學的、有一定可行性的。
畢竟系統太過給力,頗有勳宗作風,只要喊援助,馬上就把事情安排地妥妥當當。
最讓人省心的是系統單位研究所,這才是究極外掛。
一般而言科研投入與產出是沒有必然關係的,有可能突然出個了不得的東西,也可能石沉大海毫無成果。
但系統研究所不一樣,建立任務後只要進行投入,研發進度就一定會漲,相當於不管怎樣強大的怪物,只要你砍一刀對方就減1血量。
林炬試過直接新建任務“研發核聚變飛船”,同樣顯示可行,只是預計時間後面多了一長串0而已。
進行載人航天的任務的火箭新遠二號預計的首飛時間是3個月後,太空梭則是預計9個月後才能首飛。
而且必須在一個月內頻繁測試,雖然h1太空梭的效能資料系統給的很清楚,但仍然需要再做一遍,熟悉飛行效能和流程。
而且這期間林炬得找個地方建立發射場和跑道,供給新遠二號火箭和太空梭使用,不過也是容易解決的小問題。
唯一有點緊缺的是資金,六院給了一億,這次商業天發射能賺小一千萬,前中期的費用勉強夠了。
後期就只能指望繼續承接商業訂單,不過現在還不到擔心的時候。
現在林炬覺得目前的第一要務是擴大名氣,有了名聲才有訂單找上門。
這段時間他找系統工程師一起制定了許多登陸月球、登入火星、空間站的大餅,都是看起來很牛逼聽起來可行但實際上純屬忽悠的計劃。
當然,主力還有載人航天計劃,也不需要隱瞞,因為現在新遠宇航就已經在研究從哪兒找航天員了。
這可是上天,還要駕駛太空梭,不是傳統的坐在飛船裡等地面包辦,對航天員要求很高。
自己培養肯定來不及,直接去挖現役航天員更是妄想。
唯一可行的,就是去尋找技能優秀的飛行員,經過培訓後來駕駛太空梭。
至於怎麼找,當然不是發招聘廣告。
世界上有一個理論:無論兩個完全不認識的人之間的距離和身份差的有多遠,都能透過不超過六個人建立起聯絡。
所以只要想找到特定目標的人,總會有辦法。
……
“左!向左!你沒聽懂什麼是編隊?”
“你的手是水泥做的嗎?配平,配平啊!”
“收油門,撞上啦!”
“……”
“謝謝你啊,謝謝你對教官的不殺之恩”
帶著菜鳥完成第一次編隊訓練,鄧磊感覺比跟當年在邊境和外軍纏鬥還累。
每次帶完新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