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末大茄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抄詩的目的是抬升地位,與揚名如出一轍。
但他“一五揚名計劃”已經完成,在不考慮積累聲望直接篡位的情況下,他如今的聲望已經夠高。
既然無需再為自己揚名,那便為他人揚名!
他“二五計劃”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收攏人才,一句意外的“王佐之才”評語,讓他意識到為他人揚名是最為有效的方式。
但他畢竟還不是大儒,雖然有資格給人評語,但評語未必能廣為流傳。
這就好比橋玄給曹操評語“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未必有許劭許靖給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更為人知。
在給評語揚名這方面,靠的不單單是名望,更重要的還是方式。
許劭許靖兩兄弟用的就是炒作,而楊明用的是比炒作更高一級別的方式:自來水。
好詩能流傳千古,靠的並不是官方宣傳,而是作品質量,好到可以讓人主動為他宣傳。
楊明抄的自然都是好詩,就像已經在雒陽廣為流傳的《桃花》一樣。
但是,楊明實際上連詩一起放出去的詩名,並不叫《桃花》,而是叫《與王佐緱氏賞桃》。
此七個字,只有兩個字會讓人不解,王佐,這是人名,亦或是某種指代?
然後王修便在有人詢問時如實回道,王佐,那是那日郊遊作詩的參與人之一,來自潁川荀氏的荀彧。
楊明與其交談,驚呼其為“王佐之才”,於是詩興大發,作下此詩。
於是乎,一條肉眼可見的,楊明此前從未設想過的道路就此出現。
其他先且不論,待到明年這個時節,他又可以帶著荀攸前往桃林,然後作下名為《與公達重遊緱氏山》詩句,其詩云:“去年今日此林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當然,因為事發突然,這種標題仍稍顯不足,楊明顯然已想好了壓軸之作。
沒錯,李白之《贈汪倫》。
歷史之中,若不是李白這首詩,誰又知那汪倫是何人?
待到桃花又開時,尋一有花有深潭處,再拉上欲收攏之人,作下此詩篇,看你還不就範。
而且這種方式因為只有他能作名詩,別人想要模仿都不可能做到。
實際上,在荀彧之名隨著這首詩在雒陽流傳之後,他的楊府,原本選在步廣裡東北角圖一個清淨的楊府,拜訪者絡繹不絕。
士人們拜訪他,只為與他一同郊遊,求贈詩一首。
楊明自然不可能全都答應,事實上,他選了一些人一起郊遊,但卻並未贈詩。
他深刻明白“物以稀為貴”的道理。
若是贈詩氾濫,即便是名詩,也會形成覆蓋效應。
所以幾次郊遊過後,反倒是讓荀彧的名氣又上漲了許多。
荀府賓客如雲,許多士人都想見見“王佐之才”是什麼樣子。
而等見到之後,多數人的評價都是名副其實。
一個聰慧的,自帶君子香的世家大族主支弟子,怎麼可能不名副其實!
於是乎,這又形成了反哺效應。
雖然除了荀彧外仍未有人獲得贈詩,但求與楊明同郊遊者反而越來越多,可謂是車馬盈門,門庭若市。
甚至楊明還在這個過程中展現了一番“折節下士”的風采。
當袁紹還在守孝揚名的最後階段之日,楊明似乎已經把他這個竹馬之交所要做之事提前完成了。
當然,楊明並不會輕易贈詩,他只會靜待時機,等真正他需要的謀士踏上門來。
這一天,楊府來了一人。
不過不是楊明想要贈詩之人,而是此前與他約好論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