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結拜 (第1/2頁)
水靈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穿越伏龍樑上的路還是一條羊腸小道,來來往往過軍事驛馬傳報軍情秘密檔案和客商駱駝隊從甘肅的蘭州進入寧夏中衛進行商品貿易,是一條穿越的重要的軍事秘密通道,也是一條捷徑。伏龍樑上有一處避風向陽的地方還建築了一處“兵馬驛站”,隱藏在大山深處的這處“兵馬驛站”後來遭遇切持,“官方”就放棄了從這裡來往通行,而這處建築之地被來往的客商看準,作為囤貨、休息和住宿之地,因此伏龍樑上的這個地方叫做“駱駝場”,很長一段時間裡駿馬瀟瀟駝鈴娓娓、人來人往、山歌悠揚、熱鬧非凡……
一日黃昏,駝隊從寧夏中衛返回來,一個客商的一隻駱駝生病了留在後面,走到兩山夾溝的豁口上時駱駝實在走不動了,客商就把駱駝從這裡的羊腸小道趕下山坡尋找居戶住宿並給駱駝治病,兩天以後駱駝的病情好轉,清早間主人趕著自己的毛驢幫客商馱運一些零散行李前面走,客商牽著精神不振的駱駝跟在後面,上坡不到百十步主人的毛驢就走不動了停下來,屁股上的汗水順著胯子往蹄腕裡流,於是一主一客、一驢一駱停下來歇腳,只聽得主人說到——
下了這道坡路途近很多/上著這道坡汗水流滿坡趕驢上不去驢還擋駱駝/人爬這道坡也叫乏驢坡。
清朝末年兵荒馬亂民不聊生,伏龍梁的羊腸小道上常常出現攔路劫匪,漸漸地人跡罕至了。全國解放以後,伏龍樑上的羊腸小道拓寬以後能夠行走馬車,於是乎這條路上又有了昔日的熱鬧和繁忙,“駱駝場”變成了“馬車場”人們還是習慣性的把這裡叫做“駱駝場”。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伏龍山南山下修通了309線國道,伏龍樑上的“馬車路”緩解了來來往往的繁忙,一時間寧靜得鴉雀無聲人跡罕至。那時的暖灣大隊現在的暖灣村為了耕種這裡偏遠而且肥沃的山地遷徙五戶農家,像駐守邊疆的部隊佔領著曾經的“駱駝場”地理風水寶地,來來往往的足跡每每透過伏龍梁公路走捷徑下到“乏驢坡”去呂家莊村。
蔣武慧開著她的“寶馬”駛入伏龍梁水泥硬化路到達“乏驢坡”豁峴把車停下,讓隨車乘坐的蘭蘭和她媽蔣列英順著“乏驢坡”下去,去看他們的舊居和長滿雜草的土地。
停車以後的蔣武慧呼叫著急忙捂嚴實鼻子,蘭蘭和蔣列英也嗅到這裡有一股其臭難聞的味道直鑽鼻孔,讓人噁心得立即嘔吐。
蔣武慧立刻想到這裡不遠處有大形體的腐屍腐爛的動物——牛、驢、羊一類,她坐在朝北的方向慢慢地想,好奇心驅使下給擦車毛巾上澆上礦泉水捂住鼻子和嘴巴沿著路向下走著,陡立的山坡路把她滑著坐倒向下溜著……僅僅能夠行走一個人的羊腸路,靠左是陡峭的山坡靠右是水溝,水溝裡乾枯蓬勃新草茂盛,向下溜了百十米遠看見碗口粗的黑洞雜草的邊緣停落著許多蒼蠅——蔣武慧想這麼小的“口”不會掉下去多大的動物!而過小的動物不會有這麼大的臭味道!她進一步思考這種坡道上不會有牛和驢掉下去的,這些畜生正常情況下會有人跟著的,這個豎直的水洞不會很深,她返身兩隻手著地爬了回去,坐在朝北面姑奶奶和蘭蘭姑姑的身邊。姑奶奶問:“看見什麼了?”。
蔣武慧取下矇住鼻子和嘴巴的毛巾搖著頭,靜靜地坐著想了很久才問姑奶奶:“這條路上的水窟窿有多深?口有多大?”。
“水窟窿不是太深——丈把深,口可以掉下去大犍牛!”蔣列英記憶著說:“曾經掉下去過莊裡的一頭老牛,七八個人吊上來大家吃了肉。”。
“口大窟窿不深”蔣武慧自言自語地叨唸著。
過了半個小時,坡上爬上來一個手裡拄著鐵鍁的年輕人坐在路邊上就嘔吐,蔣武慧急忙把半瓶礦泉水交給讓年輕人喝幾口就能緩解一下噁心。
時間又過去了多半個小時,年輕人問:“你們是幹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