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5 (第1/1頁)
這個懶人沒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諸侯剛被吞併,燕、齊、荊楚過於偏遠,難以鎮守,請分封諸位公子為王,採用分封制鎮守那些偏遠之地,便於治理。
廷尉李斯持反對意見,他說:周文王、周武王分封的諸侯多為周王室同姓諸侯,但是後來宗屬關係日漸疏遠,諸侯互相征討殺伐,彼此的關係猶如仇寇,周天子也無法制止。
李斯提議採用郡縣制,始終維持國家主權的統一,在安定中尋求發展。
始皇帝想採納李斯的提議,但趙琨對他眨眼,於是他屏退眾人,詢問趙琨的意見。
趙琨侃侃而談:王先生儒法兼修,受儒家影響深遠,十分嚮往周朝的禮樂制和分封制。然而這一套在現如今其實是行不通的。
諸侯之間征戰不休,根源在於有限的資源(土地等)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的需求。春秋時期,地廣人稀物博,資源相對充裕。諸侯自然可以推崇周禮,文質彬彬地往來,和和氣氣,很少爆發大規模的衝突,哪怕打起來也要講究體面。到了戰國,資源都被瓜分、探索的差不多了,諸侯想要繼續發展壯大,就難免拋開禮節,一次次地突破下線去掠奪侵吞土地、糧食、人口等重要資源,於是禮崩樂壞。白起為什麼要坑殺四十萬趙軍?留著消耗資源根本養不起,放回去又是勁敵。
分封制就好比把剛剛統一的天下再次劃分為眾多諸侯國,會埋下諸侯征戰的禍根,在未來的某一天爆發。
但郡縣制現在就有弊端,那就是容易滋生腐敗。假如有強敵入侵,或者發生動亂,郡縣各自禦敵,難以形成有效的防線,難以組織起強力的反擊,基本只能各自堅守城池,等待朝廷的軍隊四處救火。一旦救援不及時,望風而降的地方官吏肯定不在少數,牆頭草順風倒。
趙琨隨手畫了一張簡易地圖。
大秦的輪廓一筆勾成,兩道線勾勒出黃河、長江。然後標出咸陽、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的位置。
這些年,戎狄部落逐漸繁衍壯大,對了,現在應該叫匈奴。匈奴單于治下,人數早已超過十萬。婦女孩童也能挽弓搭箭,全民皆兵,而且他們南下牧馬的野心從未熄滅。
趙琨畫了一條路線,假設匈奴走這條路線入侵,這些騎兵沿途不會遇到任何過不去的阻礙。等朝廷組織起軍隊,搞不好匈奴騎兵已經一路劫掠到咸陽城下了。
所以,不能依照周朝的制度來分封諸侯,但可以給宗室封一些只有食邑和少量兵馬,沒有封地的爵位,設定三道防線讓他們鎮守——內長城防線、外長城防線、邊防重鎮。
隨著趙琨的勾畫,秦王政眼中的光越發明亮,這樣既不會產生國中之國,又能有效平定叛亂以及外敵入侵。確實比單一的郡縣制靠譜。
始皇帝不願意坐視匈奴發展壯大,派李牧和蒙恬攻打匈奴,將西域劃入秦國版圖。趙琨鼓勵百姓遷居西域種植棉花和瓜果,去就送房子送田地免稅十年。西域逐漸漢化。
國泰民安,海晏河清。始皇帝東巡,在泰山舉行封禪儀式,祭祀天地。
趙琨和大侄子並肩站在泰山之巔,俯瞰萬家煙火,忽聽大侄子叫他:“叔父,看,這就是我們的萬里江山。”
趙琨糾正:“是陛下的江山。”
下一刻,始皇帝拿出一副輿圖,徐徐展開,繪製輿圖的絹帛的顏色已經略顯陳舊,是一張世界地圖,始皇帝修長的手指點在地圖上,“泰山在這裡,朕的疆域居然只有這麼一小塊!小叔父,下一個打誰?”
趙琨抓狂,他多年前遺失的地圖,為什麼會在始皇帝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