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頂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銃一般長420到450毫米,總重量大約5公斤。
至於碗口銃,則是一種形狀顯得粗短的中型火銃,因為銃口部分形似大碗而得名。這個製作,和西域的碗口銃非常相似。銃身由大碗形口部、前膛、藥室和銃尾四個部分構成。碗形口部主要用於安置較大的石制或者鐵製球形彈丸,火藥從銃口裝入藥室,藥室呈瞪燈籠罩形隆起,壁上開有一個火門,銃尾的部分較為寬大,便於安裝在戰船和城樓上的固定架上,銃身自前至後,也有幾道加強銃身的箍。碗口銃的出土實物相對手銃而言要少得多。無論是原材料還是製作週期,都要比手銃要長得多。
最後,就是魯超的最大傑作“大型銃。這個銃,全長1000毫米,口徑230毫米,重量約為兩個成年男子體重。可以說是魯超的傾心之作,這個武器在大越,算是無可匹敵了。製作完成這些主要型別的銃炮之後,經過作坊的量產,類似的製品就衍生出來了。
比如,手把銅銃,手把鐵銃,單眼銃,多眼銃等小型手銃,以及盞口炮,碗口炮等中型火銃,也有了一些提升。並且取名為“奪命將軍”、“大小將軍”、“威震將軍”等提振士氣的名字。
“咱們的火銃和銃炮,應該要更加豐富才行啊。”
“這些造出來的武器,就已經可以上戰場了啊!邱睿大人!”
魯超摸了摸頭上的汗水,並且正吆喝其他的工匠玩命的生產其他的火銃。作為曾經的文官,邱睿雖然並不太懂工匠的知識,但是他知道,火銃介入軍事衝突。不但能大大提升軍事進攻能力,還能將戰事推進到勝利的進度中去。表面上,邱睿嚴肅的臉表示不滿足已有的鍛造成績;事實上,他比誰都知道火銃鍛造之後,步祖教離勝利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