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3/5頁)
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知道父皇為何把奏疏壓下?”
李治不敢違拗李世民,躬身答道:“是皇兒沒有深思熟慮。”
“不,”李世民合上手中的奏本,又看向李治:“你確實有膽魄、有想法,但這還不夠。雉奴啊雉奴,等你想清楚了,為什麼他們叫囂著讓朕議和,你再來告訴朕為什麼。”
李世民也不再看手中的奏本,直接仍向李治。
李治心裡一陣難堪,面上卻一絲未顯,收起奏本躬身告退。
看著李治獨身離去的孤寂的背影,李世民深深鎖眉,心道,雉奴還是太年輕了些……復又想起李治曾經晉王時期的太傅趙恭存來。若非岑文字前兩年已逝,他原還是很適合教導太子的,然,岑文字看好的確是蜀王李恪……(估計沒有李治,很大一部分人都會擁立李恪為太子了)
而已走出甘露殿的李治呢?
其實在李治幼時起,父皇李世民就是一代明君,大唐也是盛世□□,所以李治絕不允許突厥進犯大唐邊境、侵犯大唐國土,然後讓大唐去委身議合!
關於這一點,他由始至終都深信,李世民也是這般想的。
“太子殿下!”
深陷於胡亂思緒中的李治,冷不防被身後一聲招呼喚駐,扭身相見。
☆、第12章 壹拾貳
武媚娘容色豔麗,額頭方圓、下巴漸尖,事實上就是我們常說的瓜子臉。
其實按照唐朝的審美觀,比較偏向略微豐滿,比如鵝蛋臉最佳。但武媚孃的容貌實在非常,眼既媚且有神,唇既紅且小巧(俗稱的櫻桃口)。不是非凡面貌,不然李世民當時也不會贊她“美容止”,意為美到這種境界,已經不能夠更美了。
李治並不是第一次見到武媚娘,對她印象很深,不僅因為她是庶母,也確實因她花容月貌。人都有愛美之心,男人尤其愛美人,李治也不例外。
往常與武媚娘遇見,也是這樣兩相見禮,甚至李治內心深處也是希望常常碰面的……
雖然後宮美人比比皆是,就說他太子東宮的侍婢們也都是貌美女子,侍奉他的幾個宮人更是其中的翹楚,再說蕭氏的容貌也絕非常色。但再美,這些女子也才碧玉年華,美則美矣,卻是少了些武媚娘這種花信年華(指二十四、五,還是年輕美貌的時候,這裡指的是少婦意思)特有的嫵媚。
只是今日事不湊巧。
李治因奏章一事,剛被李世民甩了臉子,正是心情煩悶,又感到壓力頗大的時候,見到武媚娘,也自然擺不出什麼好臉色了。
武媚娘與李治見禮後,笑道:“殿下這是剛從甘露殿出來?”
見李治點頭稱是,她又笑著低頭,指著腕中挎著的食盒:“我剛從御膳房過來,領了幾道點心,殿下何不一起品嚐?”
李治實在心煩意亂,只想快步離開,哪裡耐煩理會她,也就推脫:“才人還是去甘露殿吧,我還是些要事。”
武媚娘原先只當李治是因尋常事而不虞,起初也沒放在心上,但此刻見他臉色,似有極大的打擊,定是被李世民訓斥了。這樣一想,眉一蹙,一副且憐且懟,似有口含千言萬語,卻是低頭一聲不吭。
李治見之,心中多有不忍,就褪了些面上的肅容,好生勸慰:“剛才是我失禮了,才人別放在心上。”
武媚娘抬頭看了眼李治,頷首稱是,再不說其他,只輕聲言退,留下李治站在原地,想著是否哪句話說得不妥當,竟惹武才人傷心?
“殿下,”王福來見李治已走出甘露殿,在他身邊躬身道:“蕭娘娘日中已產下郡主(唐朝和宋朝稱呼太子的女兒為郡主,親王的女兒為縣主)。”
李治聽到蕭氏產女,只餘少許失落,卻沒有十分失望,畢竟前面已有兒子了,也不在乎這胎是否一定是個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