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於飛87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郕王當天並沒有回府,匆忙進宮面見孫太后,聽她吩咐;出來又去見吳太妃,她顯然也是驚多於喜,畢竟現在這個情況,一切都很難預料,但是沒辦法,只能這樣,叮囑兒子注意身體,母子倆匆匆告別。
郕王出來,再次召集百官商議國事。儘管還沒有登基,但是大局已定,現在發號施令,也就有底氣了。
首要的還是人事調整:令翰林院修撰商輅、彭時入文淵閣,參預機務,這是學士陳循、高谷的推薦,兩人當然不敢答應——這才入仕多久,怎麼敢答應,何況怎麼說也要推辭一下的。郕王不同意,現在國家正在用人之際,就這樣吧。
接著還有具體分工調整:調戶部尚書周忱於工部、大理寺掌寺事,都察院右都御史俞士悅,理本院事;升鎮守大同戶部右侍郎沈固為都察院右都御史,仍督邊儲;戶部署郎中事主事沈翼、兵部郎中吳寧俱為本部右侍郎;以戶部員外郎盧茂、謝佑,主事汪滸、楊琚、李秉署郎中事,主事史儀、黃琛署員外郎事。
——朝廷現在真的很缺人,真的!
這一天,英宗的車駕到了八寶山,但已經不重要了,至少沒那麼重要。
八月的最後一天,人事調整還在緊鑼密鼓的進行:鎮守大同廣寧伯劉安仍充總兵官,佩徵西前將軍印;都督僉事郭登為都督同知,充副總兵;都督僉事方善、張通充左右參將,大同後衛指揮使姚貴為署;都指揮僉事管行、都司事都指揮僉事張淮為都指揮同知,仍舊管事。
貴州苗賊滋蔓、官兵進討不力的事情暫時管不上,只能讓兵部先討論,拿出辦法。
然後是罷修南北京的各種土木工程,支援軍費。
琉球國中山王尚思達遣使來貢,還得賞賜!
裡子要顧,面子也不能少!
郕王真的很想掀桌子,但是不行,他的活還很多。
九月第一天,除了繼續進行人事調整,接到提督居庸關兵部員外郎羅通的奏報,也先欲送車駕回京,恐其假此率眾齊來。雖居庸可守,然永寧、懷來、獨石、馬營俱已空虛,大小關口三十六處,可通人馬者七處,宜各添一千人守備;可通人不可通馬者,二十九處,各宜添一百人守備;仍命大將一員將三萬人分作十營,於關口策應。
郕王點頭同意,讓兵部辦理。
然後召都指揮僉事孫鏜赴京師,增給寧夏等處差操哨了等官軍月糧一斗;運直隸保定等府所屬州縣倉糧,給紫荊關守備官軍。
又接到巡撫大同宣府副都御史羅亨信的奏表,守備赤城堡指揮鄭謙、徐福,鵰鶚堡指揮姚瑄,先於七月內,聞賊入境,棄城挈家奔走,以致懷來、永寧等衛亦行仿傚,乞正其罪,以為邊將不忠之戒!
太坑爹了,當時還沒有土木堡呢,這些孫子就先跑了,然後把皇帝晾了。
郕王大怒,自然依從。
九月初二,瓦剌也先遣使臣納哈出前來,介紹英宗的相關情況,確切的說是勒索,郕王真的很想砍人,但是沒辦法,老哥還在人家手裡,更重要的是現在什麼都沒有準備好,只能賜宴,又賞了一堆東西。
接著就是人事調整,升翰林院侍講杜寧為南京禮部右侍郎,侍讀江淵為刑部右侍郎,習嘉言為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左寺丞蕭維禎為本寺左少卿,修撰許彬為大理寺右少卿。
沈王府臨晉縣主死了,要致祭營葬。
京城堞口要維修。
要防止瓦剌出兵偷襲,令山西今年起運大同、宣府糧價銀布,暫時先放在布政司官庫裡。
各地軍民,尤其邊境百姓受驚,要去安撫。
琉球國使臣蔡寧想拿著賞賜的東西去蘇州府交易,去吧去吧,懶得管。
臨清四閘被黃河衝垮了,要趕緊準備修繕,這是絕不能開玩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