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於飛87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然好事情還是有的,比如漢奸喜寧伏誅。
這個昔日深得太上皇寵愛、飛揚跋扈的喜寧,骨頭沒有他的脾氣硬。在土木堡被也先俘虜後,馬上投降不說,還出賣了明朝的軍國機密,甚至為也先出謀劃策,以送駕為名,賺取城池;沒有成功後,又勸說也先襲擾邊關,與袁彬衝突,甚至多次欺凌老東家太上皇。
太上皇於是和袁彬等商量,讓袁彬跟也先說,今欲差喜寧及總旗高斌、達子那哈出回京。
也先以為是太上皇用度不敷,回京取東西,沒有想就答應了;雖然喜寧很會拍馬屁,但是似乎也沒那麼重要,畢竟幾次計謀都沒有成功,所以他也沒怎麼放在心上。
太上皇於是遣此三人回京,並把密旨交給袁彬,讓他到宣府與總兵等官設計擒喜寧。
二月十二日,三人率領三十來號人,到達萬全右衛;城上當然不開門;兩天後又帶著五十餘人,不過都遠遠站著,只有一人至牆下,說我是總旗高斌,往北京奏事!他把太上皇的密旨傳進來。
城上飛報宣府右參將都督僉事楊俊,他又報告總兵官朱謙,朱謙讓他相機行事。
於是當天夜裡四更,楊俊到右衛城內;十五日,令都指揮江福、內官阮華州、陳倫往野狐嶺埋伏人馬,巳時分,果有瓦剌軍馬一千餘人近邊南行,斌仍至牆下。
楊俊問,喜寧在嗎?
高斌說,喜寧在後面!
楊俊令高斌去與喜寧說,宣府眾官具酒禮迎接。
不知怎麼的,喜寧拒絕了。
楊俊又令高斌去說,不勞入關,只是牆下一會。
喜寧果然中計,領賊數人近牆。楊俊等出關,用言紿誘近前,官軍奮勇,一齊穾出,將喜寧並賊人火洛、火孫生械擒,送到北京。當時喜寧想跑,高斌牢牢抱住他,一起墜下城壕。
景帝得報大喜,倒不是為他哥,而是知道為也先出謀劃策屢犯邊廷的,就是這個喜寧。前幾天朝廷重金懸賞他的項上人頭,沒想到他自己送上門來。
只是懸賞的數額太大,皇帝不想兌現。歷史上楊俊升為中督右都督,仍充參將;與朱謙各賞金二十兩、銀六十兩、紵絲三表裡,高斌升副千戶,賞衣一襲。
汪舜華勸說:聖上想要報仇雪恥、開創盛世,必須總攬英雄,取信於民。若因為幾千銀子失心於軍民百姓,是得不償失。
景帝點頭,楊俊是昌平侯楊洪的長子,日後是要襲爵的,就不必另外封爵了,不過享受伯爵待遇,兼任中督右都督;朱謙封撫寧伯,高斌升都督僉事,各賜金銀羅綺。
任務完成了一半,不算食言。
楊俊等叩謝聖恩。
喜寧到北京的那天,文武大臣及六科十三道連章彈劾:以小人而為大奸,挾外寇而為內患。滔天之罪既著,赤族之戮宜加!喜寧猥以俘虜薦沐,寵榮受列聖之深,息居太監之重任,而乃欺天負國,背義忘恩,屬奸臣之不軌,致上皇之蒙塵。喜寧回自虜中,詐傳詔旨,妄指迎駕為名,重要朝廷金帛,既有乘機而復往主,今賊首以來侵擾我邊境,犯我京畿,上而宗廟震驚,下而軍民荼毒。雖天威所加,而數萬之眾遂遁,奈生靈受害,而千古之恨難消!
景帝也破口大罵:你本朝廷腹心,反為醜虜腹心;本醜虜仇敵,反為朝廷仇敵。凡也先敢爾跳梁,皆喜寧為之。向道若不正之典刑,碎之萬段,不惟無以大彰天討、垂戒將來,亦且無以慰宗社之靈、雪臣民之忿。
於是下旨磔死,棄屍三日,仍敕沿邊諸將嚴為守備。
——大家沒有想到,歷史上幾年以後,于謙也是受了和喜寧一樣的酷刑死去。
一樣,又不一樣。
只是大家免不了抱怨,當年就是這個喜寧,欺壓英國公張輔,讓重臣寒心,群臣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