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明白的地方要問,這不奇怪;另外,很多知道的也需要進一步印證,這也不足為奇。孔子認為,不懂的就要問,這就是周禮的體現。
這當然是孔子年輕的時候的事情,而且是第一次進太廟。在魯國,大致士以上階層才有資格進太廟,逢年過節之類才能去。
【現實解說】不懂就問,這一點並不容易做到。
210(318)
子曰:&ldo;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rdo;
【譯文】孔子說:&ldo;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禮的規定去侍奉君主,別人卻以為這是諂媚呢。&rdo;
【解析】這是孔子當官的那段時間的事情。孔子一生要求自己嚴格按照周禮的規定侍奉君主,這是他的政治倫理信念。但卻受到別人的譏諷,認為他是在向君主獻媚。這表明,當時的君臣關係已經遭到破壞,已經沒有多少人再重視君臣之禮了。另一方面,孔子確實有些恭敬過度了。
【現實解說】給上級送禮,確實就是獻媚。
211(413)
子曰:&ldo;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rdo;
【譯文】孔子說:&ldo;能夠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那還有什麼困難呢?不能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怎麼能實行禮呢?&rdo;
【解析】孔子認為,禮就是治國的萬能良方。
【現實解說】統治者如果真心想治理好國家,怎麼會做不到呢?
212(1711)
子曰:&ldo;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rdo;
【譯文】孔子說:&ldo;禮呀禮呀,只是說的玉帛之類的禮器嗎?樂呀樂呀,只是說的鐘鼓之類的樂器嗎?&rdo;
【解析】就如法治不僅是法律條文一樣。孔子還在強調對於周禮要從精神上去執行,而不僅僅是表面上的東西。
【現實解說】缺乏內涵的表象是沒有意義的,就如比賽場上,難道就只是金牌的爭奪?奪得金牌就是為國爭光嗎?以服用興奮劑、改年齡、讓球等等手段拿到的金牌,只不過是放大恥辱而已。
213(111)
子曰:&ldo;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rdo;
【譯文】孔子說:&ldo;先學習禮樂而後再做官的人,是平民;先當了官然後再學習禮樂的人,是君子。如果要選用人才,那我主張選用先學習禮樂的人。&rdo;
【解析】上面的這個解釋似乎是很統一的解釋,並不是因為這個解釋就很正確,而是因為大家都找不到正確的解釋,所以一併矇混過關。對於這一條,筆者也沒有找到最合理的解釋,因此只能勉強把公認的解釋放在這裡,希望後來者能夠有更合理的解釋。
【現實解說】略
214(82)★★★★
子曰:&ldo;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rdo;
【譯文】孔子說:&ldo;只是恭敬而不懂得禮,就會覺得很累(因為掌握不好尺度);只是謹慎而不懂得禮,就會畏縮拘謹(因為掌握不好分寸);只是勇猛而不懂得禮,打仗就會自亂陣腳(因為掌握不好進退);只是直率而不懂得禮,就會說話尖刻(因為掌握不好用詞)。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親屬,老百姓當中就會興起仁的風氣;君子如果不遺棄老朋友,老百姓就不會對人冷漠無情了。&rdo;
【解析】任何事情,任何美德,都需要規矩或者度,也就是禮。只有掌握了禮,才能讓美德真正體現為美德。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