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麻雀戰 (第1/3頁)
六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咳”中軍都督僉事孫和鼎輕咳一聲,出班奏事。
“啟奏陛下,武英殿大學士史可法鎮守揚州,淮安有功,斃賊五萬於城下。後與南安侯鄭芝龍合兵一處,北上擊賊,連克數十城。臣請封賞史可法,以壯軍威。”
孫和鼎昨日就和朱聿建討論過這件事。藉著“同夥”鄭成功的關係,他成了鄭黨的大紅人,深得鄭芝龍的信任,是少數幾個可以在錦衣衛的監視之外和皇帝單獨會面的人。
《南明史》濃墨重彩地描寫了史可法。“正史”中的他在揚州城力抗清軍,但最後志決身殲,戰死揚州,捨身殉國。“天書”在手的朱聿建自然不會放過拉攏這個忠臣的機會。
“陛下,按照天書的內容來看,我們必須儘快拉攏史可法。他的恩師本來就是東林泰斗,和東林黨人淵源頗深。如果不盡快行動,他怕是會倒向東林黨一邊。”
“可惜權柄不在朕的手中,這事想要辦成少不了鄭成功協助。他知道這事嗎?”
“和他溝透過了。他的意思是,如果他父親鄭芝龍真的如天書所說叛國投敵了,到時候有史可法的大軍在,我們也不至於處處受制於人。”
“他能深明大義是最好,朕也相信他會這麼做。自古忠孝難兩全,只能希望鄭芝龍能自重,不要做對不起他兒子的事情。”
“依臣所見,鄭芝龍歸根究底是個海賊。你讓他打順風仗可以,讓他打苦戰怕是難辦。過去我軍兵鋒正盛,在揚州城下里應外合大敗建奴,這時候鄭芝龍自然會用心作戰。若是戰況繼續在江淮一帶僵持下去,恐怕他會生出二心。倒不是一定會去投敵,畢竟在大明他還可以透過錦衣衛遙領朝政,到了建奴那裡就由不得他做主了。依臣所見,他很有可能會敷衍了事,待價而沽。我們得拿出足夠高的價碼,他才會繼續用心作戰。”
“若是這樣也好。要是能救大明的百姓,不讓他們受建奴的屠戮,朕就是把這皇位讓出來也心甘情願。”看到了《南明史》中記載的滿清的種種暴行,朱聿鍵覺得身上的擔子越發重了。大明一步也不能後退,否則那些慘劇就有可能在他面前上演。
按照昨天商量的,孫和鼎把問題拋了出來。果不其然,南黨人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陛下”。閣臣馬士英出班奏事。
作為有名的“奸相”,他也在《南明史》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筆,不過是因為大敵當前還在窩裡鬥,致使好幾場重要戰役大敗,這個鍋他罪責難逃。好在他死得轟轟烈烈,在南京城破後毅然起兵抗清,兵敗身亡,也算是在史書上挽回一點顏面。
作為南京戶部出身的南黨黨魁,雖然看了《南明史》的皇帝並不喜歡他,也不得不用他。
“臣以為史可法擁兵二十萬,若此時封賞他,他必定會驕縱自滿,縱敵玩寇,躊躇不前,以求得更多的封賞。不如等班師回朝後再行賞賜。”
聽上去雖然有理,班師回朝再賞也不遲嘛。但誰都知道這仗不是一時半會能打完的,兩軍前線正在膠著混戰,猴年馬月才能班師回朝?等到時候再上一道奏摺“飛鳥盡,良弓藏”,朝中無人的史可法就真的要被雪藏了。
“陛下。”內閣首輔錢謙益出班奏事。這位“水太涼”先生身兼東林黨黨魁和鄭成功老師的雙重身份,因此既領導東林黨,又親善鄭黨。在鄭黨和東林黨的雙重支援下,錢謙益得以就任首輔,以壓制主場作戰的南黨。
“老臣以為,史可法不但要賞,還要重賞。現在前線戰況膠著,正需要陛下的封賞來激勵士氣啊!陛下,畢竟有洛陽的事情在前面。”錢謙益不好明說,但眾人都知道說的是老福王。當年李自成圍洛陽的時候,守將要老福王出點錢犒賞將士,好激勵他們作戰啊。三百斤的老福王兩手一攤“我們家窮啊,要麼你看我把這桌椅板凳給賣了,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