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篇:序言一 (第1/3頁)
遠山的呼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地球大事記:
黃金時代(1977 年-2007 年)
1977 年,華國著名天文學家付建明。經過研究發現太陽核心,因為不知名的原因正在加速聚變。經過他的不斷研究,如果這種現象繼續下去,太陽大機率會爆發致命的氦閃。這一結論引起了全球科學界的震驚和關注。
1990 年,旅行者一號,在距離地球六十億公里以外的位置,拍下了一張名為“暗淡藍點”的照片,照片中的地球只是一個小小的白點。這張照片讓人們意識到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也激發了人類對太空探索的渴望。
1994 年,付建明與 NASA 的專家們經過反覆研究後認為,以目前太陽聚變的速度來看,氦閃極有可能在四百年內發生。這一預測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討論,並倡議各國政府開始制定應對計劃。
1996 年,《太陽氦閃研究與策略基金會》在美國成立。該組織致力於研究太陽氦閃的影響以及制定應對策略,吸引了全球不少頂尖科學家的參與。
1999 年,在上海一個男嬰出生,取名韓子昂。他在未來將見證並親身經歷,人類從黃金時代到逃逸時代的重大事件。
2000 年三月,一份名為《比鄰星殖民計劃可行性報告》的論文橫空出世。這份報告由一群富有遠見卓識的科學家們共同完成,詳細地闡述了人類移民到比鄰星的可能性和方法。這個計劃的提出,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同時也引起了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同年七月,《太陽氦閃研究與策略基金會》被美國政府強行解散,這一訊息震驚了整個科學界,因為該基金會一直以來都是太陽氦閃研究領域的領軍組織。不過,令人欣慰的是,仍有許多其他科學家和研究團隊正在努力探索。
同年九月,付建明教授成功獲得了華國政府的資金支援,得以繼續他對太陽氦閃的深入研究。他小組的研究成果,不僅為人類對太陽活動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視角,更為人類應對可能到來的太陽災難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依據。
2003 年十月,一場 G5 級別的太陽日冕拋射襲擊了地球,給全球帶來了巨大的衝擊。這場太陽風暴導致多顆衛星受損,其中一顆日本衛星更是直接報廢。這次事件讓人們意識到,太陽活動的異常變化對地球的影響是如此之大,各國加強對太陽的監測和研究,以便更好地瞭解和應對這種威脅。
2007 年,華國立項建造的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選址坐落於貴州黔南。這座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的建設,將幫助天文學家更深入地探索宇宙。
前太陽時代(2008 年-2038 年)
2009 年,付建明領導的華國太陽氦閃研究組發表了一篇重要的論文,預測在 2015 年將會發生一場劇烈的太陽風暴,襲擊地球。這一預測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各國紛紛採取措施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
2010 年,受到華美兩國的影響,全球多個國家也投入了大量資源用於太陽氦閃的研究工作。部分國家希望透過合作,共同應對可能面臨的挑戰,並制定出有效的應對策略。
2012 年,由華國主導的人造生物圈計劃取得了巨大成功,這一成就標誌著人類有能力在極端環境中建造人造生存基地。這一成果令全球科學界為之振奮,也為未來的太空探索和殖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5 年,太陽風暴襲擊地球,但並沒有如付建明所預測的那樣引發嚴重災難。各國政府為了應對此次危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做出的預案,全都白費了。由於無法驗證其理論,付建明的研究小組被迫解散,這讓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之中。儘管如此,他們在科學上探索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