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第1/2頁)
王有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50年1月,時任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羅貴波,奉命以中共中央聯絡代表的身份,於1950年1月先期赴越瞭解實際情況。根據羅貴波從越南發回的考察報告及其與越共中央協商的結果,中國立即向秘密開進我國的越軍主力2萬人提供武器彈藥、醫藥和通訊器材方面的全部武器裝備,進行整編訓練,組建正規軍,為實施打通中越邊境交通運輸線、便於越南接收中國物資援助為目的的邊界戰役做準備。同時派遣以韋國清(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政委)為團長,由約40名師、團級軍官和機要人員組成的中國援越軍事顧問團,前往越南幫助工作。同年6月22日,中國委派時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第四兵團司令員陳賡即刻抽調人員火速組成中央代表團,於7月7日乘火車奔赴越南進行支援。
在中國的支援下,越軍逐漸取得戰場優勢。1954年5月,越南軍民取得&ldo;奠邊府戰役&rdo;的勝利,全殲法軍主力16000餘人,迫使法國於1954年7月20日在日內瓦簽訂關於在印度支那恢復和平的協議,越南北方完全解放,徹底取得抗法戰爭的勝利。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共領導人第一次登上國際舞臺。
但是,1955年7月17日,美國撕毀《日內瓦協議》,取代法國在越南南方的地位,設定所謂的越南共和國。美國支援的吳庭艷,發動政變取得政權,吳庭艷任總統。自此,越南南方淪為美國新殖民主義的殖民地。
之後的越南戰爭中,中國一直堅決支援越南抗戰,直到1973年美國撤出越南。中越關係,在胡志明主席主政時期一直非常友好。1960~1962年,連續三年生日,胡志明都在中國度過,由此可見中越當時的友好程度。
1969年,胡志明在河內逝世,臨終遺言都不忘提到對中國的友情珍視。他說:希望我們黨對積極活動、有情有理地為恢復建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基礎上的兄弟黨的團結作出積極的貢獻。面對中蘇現狀,我本人十分痛心,但我黨要對他們多做團結工作。
胡志明去世後,周恩來總理在越南戰爭激戰正酣的情況下,不顧個人安危,親赴河內弔唁,周總理和胡志明深厚情誼可見一斑。
胡志明逝世後,黎筍上臺,取得北越領導權,並在1975年擊垮南越政權統一越南。1976年,南越併入北越時,黎筍將越黨第一書記改稱總書記。與胡志明的親中相比,黎筍則主張親蘇。
1976年,完成全國統一後,在蘇聯的支援下,黎筍著手推行&ldo;印度支那聯邦&rdo;計劃,試圖吞併整個支那半島。越南一面加緊對寮國進行全面控制,同時出兵柬埔寨,推翻紅色高棉政權。另外,黎筍政權在蘇聯的慫恿下,在越南南方發動大規模排華暴亂,大批驅逐在越南境內的華人,不斷侵佔我國邊境領土,撕毀1958年越南政府承認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屬於中國的宣告,侵佔我國南沙群島96以上的島嶼。在與中國交惡的同時,越南與蘇聯建立更為親密的盟友關係。作為回報,蘇聯1979年特授予黎筍&ldo;列寧和平獎&rdo;。
蘇越結盟,站在越南的戰略角度,是想借統一之勢吞併整個印度支那半島(中南半島),一舉奠定南亞大國地位;站在蘇聯的戰略角度,由於中蘇交惡,蘇聯從中國向南擴張之路堵死,可借越南黎筍政權野心在中南半島做大之機遏制中國,同時以越南為跳板在南亞建立勢力範圍。蘇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曾經一度租借越南的金蘭灣。越南不顧以往中國對其援助的情誼,反而在戰略上配合蘇聯遏制中國,並侵佔中國領土和領海,實行以鄰為壑的政策。
1978年,中國確定改革開放方針。1979年1月1日,中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