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於《孽債》的批評(2)
……
作為長篇小說的原作者和電視劇的編劇,我感謝這些批評意見。一部作品,在有讚揚的時候,總會伴隨著批評意見。這才是正常的。
(2001年9月)
由《孽債》引發的故事(1)
隨著《孽債》在全國各地的熱播,不時地引發出一個又一個與《孽債》有關的故事,一些熱心的素不相識的讀者,就把這些故事透過書信轉告我,或乾脆就把報紙剪下來寄給我。
1995年5月23日的《中國環境報》上,登載了一條訊息:蝴蝶王國的悲歌。副標題則是:《孽債》引發版納旅遊熱,標本生意興隆。訊息報導說:4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我們由西雙
版納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驅車40公里,來到瀾滄江畔的一個名叫橄欖壩的小鎮。車剛停,一大群服飾艷麗的傣族婦女和姑娘蜂擁而至,她們手持大疊大疊五彩斑斕的蝴蝶標本向遊人兜售。一番討價還價之後,1枚美麗的蝴蝶標本竟會以1元錢低價成交。
自從電視連續劇《孽債》播映之後,京滬等地興起了一陣西雙版納旅遊熱,遊客大增。版納堪稱&ldo;蝴蝶王國&rdo;,於是遊客們又都喜歡購買價廉物美的蝴蝶標本當作紀念品,或饋贈親友,或裝點居室。據估計,單橄欖壩一處,蝴蝶標本的日銷量不下於1萬枚。
由於生意興隆,更刺激了當地村民大肆捕殺蝴蝶,製作標本出售。據行家介紹,這種&ldo;標本&rdo;因未經專業技術處理,根本無法長期儲存。而買主帶回家後,觀賞不了幾天標本就會腐爛或風化成粉末,只能當垃圾一丟了之。惜乎?然而濫捕會使這些&ldo;會飛的花朵&rdo;終有捕盡殺絕之日,因它們的自然繁衍有個生長週期,遠遠跟不上被捕殺的速度。
遭亂捕濫殺厄運的野生動物遠遠不止蝴蝶。譬如珍稀罕見、繁殖能力低、屬我國一級保護動物野生大象便是一例。這種大象名為亞洲象,現僅存於西雙版納原始森林等少部分地區,而且為數不多。在橄欖壩的集市上常見有象牙、象骨製成的飾品和象皮腰帶出售,在景洪的某些飯店的門口,赫然張貼著&ldo;本店有象肉&rdo;的告示,看了讓人心顫!允許飯店明目張膽地出售象肉,讓嗜好獵奇的食客一飽口福,簡直不可思議!
讀到這樣的報導,我真是瞠目結舌。事情怎麼會是這樣?這可不是我寫作《孽債》的初衷啊!《孽債》歪打正著地引發出版納的旅遊熱潮,倒是確確實實的。據版納州旅遊局長(當年也是上海知青)告訴我,1994年,西雙版納的旅遊者,全年一共是24萬人次。《孽債》播出以後的1995年,全年躍升至124萬人次。以後的1996年、1997年,逐年遞增,到1998年,已超過了200萬人次。為此,西雙版納州還為我頒發了榮譽公民證書。
1997年春天,我應西雙版納州的邀請,重返版納訪問。到了橄欖壩的旅遊品市場上,同樣目睹了報紙上報導的情形:整版整版的彩蝶標本,仍在那裡低價出售。我當即給州里陪同的同志指出了這一點。
在《孽債》播出過程中,還發生了這麼一件事,那是《孽債》正播到一半的1995年1月19日,《新民晚報》登了一則訊息:安徽來滬打工的男青年劉定海看了電視劇《孽債》,來到楊浦區控江新村派出所,請求民警幫助尋找自己的生身父親張某。
張某於1962年在安徽白茅嶺農場勞教,轉場時同當地劉姓農家有了來往,並和劉家姑娘關係密切。之後劉家姑娘生下一子,當地農民經常戲稱劉特別像張某。轉場後的張某於1980年平反回滬,結婚成家並有一個孩子。劉定海對民警說,母親臨死前告訴他生身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