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之行已有所悟,有所得,此於大明社稷之長遠發展,有益無害。
大人但知一味強調宮規國法,卻忘卻了培養太子的根本之道在於使其經風雨、見世面,難道要將太子養於金絲籠中,待日後臨朝理政,面對錯綜複雜之局勢而茫然不知所措嗎?”
李東陽臉色一沉,仿若烏雲密佈,怒喝道。
“你莫要巧言令色,太子乃國之根本,不容有絲毫閃失。
你帶其出宮,便是將太子置於險地,此乃大不敬之罪。”
徐志道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著自信與從容,朗聲道。
“大人且息怒。
且看那隋煬帝楊廣,生於深宮之中,自幼未歷經民間疾苦之磨礪。
繼位之後,雖有開運河、通絲路等壯舉,然其施政多憑個人臆想,全然不體恤民情,致使民力耗盡,天下大亂,大隋之基業最終毀於一旦。
究其根源,在於其年少時缺乏對民間真實狀況的深刻認知與體悟,未能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穩健的治國理念與務實的為政作風。
又如宋徽宗趙佶,本是天賦異稟的藝術之才,卻因生於帝王家且未經充分歷練便登上大寶。
在位之時,他沉迷書畫,將朝政大權交予蔡京等奸臣,對民間疾苦、邊疆戰事全然無知,只知貪圖享樂,對天下之事漠不關心。
最終,金兵南下,北宋覆亡,徽欽二帝被擄北上,受盡屈辱,此等慘禍,不正是皇子缺乏歷練而無法應對複雜局面的慘痛例證嗎?
太子殿下乃陛下嫡長子,體內流淌著太祖太宗之英氣血脈,更有陛下之聖明血統加持,豈會因些許外界風險而折損?
我等身為臣子,應為太子開闢成長之路,而非以過度的保護將其束縛。
況且,我大明以仁孝治天下,太子奉聖上之命,欲出宮體察民情,心懷子民,此乃仁孝之舉。
若因大人之阻攔而夭折,恐失民心,亦非陛下與諸位大人所樂見。”
說罷,徐志道目光堅定如炬,直直地看向弘治皇帝朱佑樘,那眼神中滿是忠誠與赤誠。
“陛下聖明,當知臣之所為,皆為太子與大明江山考量。
臣願受陛下與諸位大人之審視,若有不當之處,甘願領罰,但請莫要曲解臣之忠心與太子之善念。”
弘治皇帝微微點頭,目光中似有思索之色,仿若在權衡利弊,考量其中得失。
李東陽見狀,欲再反駁,卻一時語塞,仿若喉嚨被梗,話語難以出口。
此時,內閣首輔劉健緩緩開口,其聲音沉穩而莊重。
“徐公子之言,亦有幾分道理。
太子微服出宮之事,或可從長計議,但此次之舉,雖有不妥,然其心可嘉。”
眾大臣亦紛紛附和,李東陽見此情形,只得無奈地輕拂衣袖,道。
“罷了,此事且看陛下定奪。”
弘治皇帝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
“太子出宮之事,雖涉險,但朕亦知太子需歷練。
濟危你說的雖然沒錯,但還日後還需謹慎些。
此次且不予重罰,下不為例。
下次帶太子出宮還需多帶些護衛。”
徐志道聽聞此言磚頭對朱厚照無聲對了個口型,搞定。
朱厚照聽聞,頓時面露欣喜之色,看向徐志道的眼神滿是敬佩,仿若在看一位拯救自己於水火之中的英雄。
《明史——徐志道列傳》
弘治十六年春,徐志道攜太子明武宗微服出宮。內閣聞之大怒,於乾清宮欲罪徐志道。志道與李東陽辯,志道勝。
明孝宗終斷曰:“濟危所為無差,然仍需慎之。既無懲亦無獎。”
此乃大明靠山王首於廷議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