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海底撈針 (第2/2頁)
深藍的國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動。
韓霖來到抓捕現場茶樓的斜對面,一家飯館的二樓,斜對著茶樓,從視窗能夠輕易看到茶樓附近的情況。情報科和警察局的人,正在清理現場,盤問茶樓的老闆和夥計。
而他,在等墨鏡男人的到來。
他選擇的接頭地點,事情敗露以後,必然會遭到軍警的盤問,茶樓的老闆和夥計,對他肯定是有印象的,說不定就有什麼特徵被人給記住,這也包括聲音、口音、舉止甚至是面部或者手部,對墨鏡男人來說,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這是一種職業直覺,也是來自自身經驗的推敲,韓霖所在的地方,最適合作為觀察點。茶樓對面是商鋪,沒道理停留太多時間,而這家飯館,能滿足觀察需要的條件,居高臨下還不易被發現,二樓要比一樓更加的隱蔽。
一輛黃包車停在樓下,一個穿著白色長衫的男子下了車,一米七左右的身高,眼睛掃視了周圍一圈,然後進了樓。
韓霖微微一笑,他的判斷很準確,這傢伙果然是膽大心細。
此人在二樓靠窗的地方找了張桌子,點了兩個小菜,對戴著金絲墨鏡,像個有錢人的韓霖並沒有在意,看著茶樓的動靜,嘴角露出鄙夷的笑容。
過了二十多分鐘,韓霖下樓了,找到在附近活動的彭福海,很快,一張跟蹤監視的大網,就迅速形成了。
目標離開飯館在一個小時後,乘坐黃包車,彭福海乘坐的黃包車跟隨兩個路口,第二個接力點,曹建東騎著腳踏車,跟著三個路口,換上另一個組員許寅正,繼續騎著腳踏車,遠遠的把黃包車落在後面,第四個接力點換成黃包車,來到城站火車站附近,他下車後進入一條小巷子,鎖定了他的住處。
1909年宣統元年,開始修建杭洲城內的火車站,次年將清泰門站遷移至城內,改稱“杭洲站”,因是城內之站,所以人們又習慣稱“杭洲站”為“城站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