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9頁 (第1/2頁)
榴彈怕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院中陡然安靜下來,只有秋蟬之聲與秋樹婆娑發出的聲音清晰可聞。
而呂好問坐回原處,倒也坦然:「臣聞凡事必有初,昔日當靖康之難,天下頹喪,主和者、求退者數不勝數,如臣等皆手足無措。當此之時,乃是李綱李公相與宗澤宗留守一內一外,力排眾議,堅持抗金的。非只如此,當時官家初登大寶,流離在外,非李公相於行在重起朝綱,則朝廷難復立;非宗留守堅守東京,則中原盡墨,國家無望……此二人,乃是抗金之赤幟,國家之脊樑……功大莫可言也。」
「說的不錯,沒有李、宗二位從決策上咬住那口氣,國家早就沒了,哪來的後來那些事……宗忠武年長些,又已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便以宗忠武第一,李公相第二好了。」話到此處,趙玖舉杯環顧。「諸卿,且為兩位抗金赤幟浮一大白。」
眾人不敢怠慢,便是匆匆從太原折返,被李綱傳令通緝的李彥仙也平靜舉杯——其實,文官這裡,表面上是文無第一不好編排,實際上卻如林景默所言,乃是人人心中皆有一桿秤的。
而且,宰執之位的特殊性也擺在這裡,所以十八個位置,大多數人選大家心裡都有譜,無外乎是最後幾個位置稍有說法罷了。
果然,呂好問提出宗澤、李綱之後,趙鼎又提出了呂好問、呂頤浩、汪伯彥、宇文虛中、許景衡五人。
這五人,乃是南陽時期便登上相位的執政,是前期最艱難的時候實際維持國家執行和抗金事業的相公……不能沒有。
而張浚,則補充提出了殉國的張所。
輪到劉汲說話時,這位當朝副相稍微有些出人意料,他越過自己和陳規,將趙鼎、張浚、胡寅、林景默四人一併提出。
理由是這四人是從八公山上便開始在御前效力的抗金中堅,官家臂膀。
而陳規順勢補充了八公山後便跟上來的劉子羽。
接下來,輪到林景默和劉子羽說話,二人自然投桃報李,一人一個,將劉汲、陳規兩位南陽系宰執給推了出來。
到此時,就已經足足十五人了,怪不得連万俟卨都不敢求這麼一個位置。
不過,也就是最後三人,爭議不免大了一些。
有人提議王庶,理由是王庶不僅抗金立場堅定,而且是朝廷控制關中之前的關中軍政領袖……更有人直接指出了曲端威逼王庶,王庶堅持立場的事跡。
所幸曲端留在了燕雲,否則又是一場尷尬。
也有人提議胡閎休,認為胡閎休西夏立有奇功。
還有人提議李光、馬伸,也有人提議正在北疆做安撫大使的劉洪道,甚至有人提出了八公山後便死在淮南的張愨。
到最後,同路而來的張俊都忍不住插了句嘴,不合時宜的提了下万俟卨。
不過,對於這些建議,趙官家只是自斟自飲,任由爭論,等到最後方才直接揮手下了定論:「你們說的都不錯……但若都放上,不免太濫……朕的意思是,王庶可以上,否則曲端封王他落選,豈不是難服人心?」
眾人多有頷首,這的確是個問題……不光是文官內部功勞、資歷,還要考慮武將那邊的因素,除了王庶外,另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在於林景默與胡寅分別是張榮與嶽飛的『保人』。
當然,王庶本身就是資歷、位置、功勳僅次於宰執這一檔,也是爭議較少的一位。
「臺諫不能沒有一個位置。」趙玖繼續飲了一杯酒,才以手指向了座中一人。「非御史中丞時時刻刻以作警醒,指不定國家就要一頭倒入全軍之態,沒了個體統……李中丞堪當此任。」
李光這次真沒有反對,反而直接起身謝恩。
倒是一側馬伸,情知有了李光,自己怕是就沒了機會,而哪怕他自詡不是在虛名之人,此時也不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