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第1/2頁)
要離刺荊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哈哈哈……」張越笑了起來,居然還有相信可以靠仁德感化敵人的人?這個王進真是單純的可以。
看來,他家的教育,一定出了大問題了。
「張兄笑什麼?」王進卻是一臉嚴肅,在他的認知之中,在他從小接受的教育之中。
這個世界已經遠離仁義道德很久了。
朝堂上的將軍們,為了追逐軍功,不顧民生,一次次的對外大規模用兵。
老師們曾告訴他,僅僅是在天漢年間,為了徵發大宛。
國家一次性徵發民夫十八萬人,天子發天下七科嫡。
出少府內庫黃金數萬金,錢十餘萬萬。
僅僅是為了支撐貳師將軍的遠徵軍,就一次性調撥牛十萬頭以供軍需。
大宛之戰,打了兩次,前後數年,耗費無數民脂民膏。
最終國家卻只得到了數千匹所謂的大宛馬和一個大宛王的腦袋。
數以萬計計程車卒,埋骨西域。
他們的鮮血,只是染紅了貳師將軍等少數人的綬帶。
國家與百姓,一無所得。
所以,停止戰爭,休養生息,才是對天下最有利的事情。
在他的意識中,甚至有隻要停止戰爭,天下的事情就解決一大半的想法。
張越看著王進,想著那個老者,撓撓頭,不應該啊!
雖然與那個神秘老者接觸不多,但張越很清楚,對方絕對是一個現實的利己主義者。
而且,當日他所說的話,對方明顯是認同和讚賞的。
但他怎麼有這麼一個孫輩?
這王進在張越眼中,已經可以堪比後世那些被公知們洗腦的單純年輕人了。
想了想,張越就決定好好糾正一下他的想法,矯正一下他腦子那些不切實際的單純幻想。
就當報答對方了!
於是,張越笑道:「王兄看過《詩經》嗎?」
「嗯……自是讀過……」王進雖不懂張越為何忽然問這個問題,但還是點頭道。
「覺得怎麼樣?」張越又問。
「仲尼曰:詩三百,思無邪,自是真理!」王進頷首,無比自豪的說著。
「那《易經》呢?」張越又問道。
「聖王之經,萬世之典……」王進昂首說道。
「然《詩》雲:蠢爾蠻荊,大邦為仇。方叔元老,克壯其猶。方叔率止,執訊獲醜。戎車嘽嘽,嘽嘽焞焞,如霆如雷。顯允方叔,征伐玁狁,蠻荊來威……」
「又云: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易雲:王用出徵,有嘉折首,獲其匪醜,無咎!」
「無論是先王,還是聖王,都教誨吾輩:誅殺夷狄,宣揚王道,教化寰宇,無論用什麼樣的手段,都將被稱頌,被歌頌,被紀念,被緬懷,被憧憬!」
「關中迄今依然有南仲之祀,有方叔之廟……」
「此乃明證!」
第0040章 曾經的屈辱
「額……」王進一下子就被張越噎住了。
面對張越舉出來的例子,他發現,自己好像沒有什麼有效的反駁法子。
去質疑《詩經》和《易經》?
不可能!
方叔與南仲更是連孔子也讚不絕口,視為先賢的賢臣。
當日,王進也不可能就這樣被說服。
他倔強的道:「可是戰爭,受苦的永遠是百姓,是天下人!」
想著老師們與他講過的民間疾苦,念著那些在戰爭中備受煎熬的人們,王進就激動起來:「自元光元年與匈奴交惡以來,多少子弟戰死沙場,多少百姓流離失所……」
「僅僅是伐大宛之戰,國家就付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