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第1/2頁)
書自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為什麼一定是在奉節西呢?如果在張公睡著的這段時間裡,船行過奉節港,在奉節東面江段的懸棺崖壁下停駐,又當如何呢?而且,為何非得要有懸棺?&rdo;千鶴不是很理解。
沈綏嘆了口氣,簡單解釋道:&ldo;這是我這一路行來的臨時推測,暫時還無證據證明,但我覺得這是唯一可行的解釋。張公說過,他們只喝了自己帶來的酒,那不是烈酒,不至於讓酒量很好的朱大都督和張公沒有飲下幾杯就醉倒了。說明,其內應當被下了藥,張公和朱大都督被同時迷暈了。
你們要注意,在這個時候,朱大都督和張公的身份同時發生了改變。朱大都督淪為了無法反抗的受害者,而張公,則成為了給周大郎一家脫罪的證人。為了讓張公的作證更為有力,周家一家做了一個十分精巧的時間陷阱,以改變張公對整個行船過程的記憶。&rdo;
&ldo;時間陷阱?&rdo;忽陀也迷糊了。
&ldo;對,張公說,他睡著時,是黃昏,這個時間點是不會錯的,因為在此之前,他都處在清醒的狀態。但是他說他再次醒來,是在第二日黎明,這個時間點就有問題了,因為他當時精神狀態很迷糊,他手邊沒有漏壺,天空又非常陰沉,看不見日頭,不能分辨黎明與黃昏,他得知時間點的唯一途徑,是周家人。而這個時間點,就變得極其的不可信。
周家人告訴他時間已經是第二日黎明,可如果那依舊是前一日的黃昏呢?他以為他睡了一夜,可如果他只睡了一盞茶的時間呢?人,唯一不能準確感知時間的狀態,就是在睡眠之中。假使,他們迷暈了張公,帶走朱大都督後,又在很短的時間內,再度以某種方式喚醒了張公,告訴他,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夜。你們覺得,換作是你們,你們能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嗎?&rdo;
忽陀與千鶴悚然一驚,又恍然大悟。
&ldo;周家人很有可能誤導了張公,此後張公又睡去,再次陷入混沌,時間再次不明晰起來。在此期間,船行了多久,行了多遠的距離,他也不知。這其中很有可能出現了一個時間陷阱,抹平了他們將朱大都督的屍首運上崖壁所耽誤的時間。如此,便可製造朱大都督失蹤時,所有人的不在場證明,並使得人們毫無懷疑地以為,朱大都督是酒後失足落水了。&rdo;
千鶴驚嘆:&ldo;幾個船伕,如何能有這般的智慧!&rdo;
&ldo;我猜測,他們並非是一般的船伕,特別是周大,他很有可能從前曾入過行伍,而且當過斥候,他有不弱的身手和偵察本領。並且,我總有一種感覺,他們的犯案,是有人在背後指點的。&rdo;
&ldo;您為何會這般想?&rdo;忽陀問。
&ldo;因為現在他們表現出了與此案縝密圈套所不符合的慌亂與狗急跳牆。我在周家船上搜查時的表現,極大地刺激到了周大郎,才促使他犯下今夜綁架蓮婢為人質,全家逃遁的事。如果他對自己想出的這個圈套有信心,他就該明白,我其實沒有辦法定他們的罪。可他們偏偏對這個圈套很沒有信心,我稍稍一刺激,他們就立刻覺得自己暴露了。我總覺得,這不像是他們想出來的圈套,而是有人在背後教的。&rdo;
就在她說完此話後,天空中響起了一聲鴞鳴,沈綏立刻舉起哨子吹響,不多久,一頭漆黑的大鳥,從天而降,一雙銅鈴大的圓眼睛在夜幕中閃爍著駭人的光亮。沈綏抬起胳膊,夜鴞準確地落在了她的手臂上,沈綏迅速取下了夜鴞腳上的信筒。
看完信後,她蹙起眉來,思考了片刻,再度策馬,道:
&ldo;跟我走!&rdo;
作者有話要說: 來了來了,知道大家久等了。
【注】三百里=150公里,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