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河五十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此多的機場,一方面有利於戰機分散和隱蔽,另一方面各戰隊在支援陸軍時,也擁有了更大的縱深和正面寬度,可以做到前後機動,左右支援。
諾門罕的天空又維持了均勢,但這只是就白天而言,蘇聯空軍主任斯穆什科維奇從中找到戰機,並派出波-2襲擾機執行他的意圖。
波-2襲擾機的俗名叫&ldo;玉米&rdo;,機如其名,因其結構相對簡單,這種飛機的產量特別高,是歷史上生產最多的雙翼機,總產量在4萬架以上。
最初飛機設計師是想把波-2作為戰鬥機使用,它的外觀跟普通戰鬥機也確實很相似,但後來發現,波-2的飛行速度太慢,碰上正宗戰鬥機,根本就打不過,還得戰鬥機為它護航。
幸好波-2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它不會進入螺旋狀態,即便偶然進入,只要飛行員放掉駕駛杆,飛機也會自動予以強制解除。對於新飛行員來說,螺旋是大敵,因此就被拿去做了教練機。
諾門罕戰役讓斯穆什科維奇看到了&ldo;玉米&rdo;的潛力,於是重新徵召其入伍,教練機成了襲擾機。
當時日本和蘇聯的電子工業都很落後,飛機均未配備機載雷達,也就是說都不具備完全的夜戰能力。波-2憑藉完全隔離螺旋的特點,可以在晚上進行超低空飛行,在那個高度上,日軍戰鬥機根本沒法識別和發起攻擊,因高度太低,高射炮也難以有效地進行跟蹤射擊。
斯穆什科維奇把&ldo;玉米&rdo;撒到日軍陣地上空,這些&ldo;夜行怪客&rdo;駕臨後,從機艙裡扔下幾顆炸彈便揚長而去。
波-2投擲的多為小型炸彈,對日軍造成的實際損傷並不大。斯穆什科維奇用波-2進行夜襲,其主要目的也不是轟炸,而是搞&ldo;恐怖主義&rdo;。
當波-2現身時,下面的幾乎所有官兵都會從睡夢中驚醒,然後四散奔逃,以尋找藏身之處。一來二去,就連聲稱最擅長夜襲戰的日軍都被折磨到瀕臨崩潰,許多部隊一夜數驚,到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程度。
有時,斯穆什科維奇還經常&ldo;摻私貨&rdo;,把tb-3跟波-2混在一起行動。
tb-3是像sb一樣的轟炸機,不過sb快,tb慢。波-2既是襲擾機,也可以當偵察機使用,當它在前面探完路,判定所在空域比較安全後,尾隨的tb-3重轟炸機群便會趁勢下手。
tb-3號稱空中恐龍,當它的炸彈像雨點一樣紛紛落下時,地面的日軍幾乎無路可逃。
這位要說了,tb-3可以做到的事,難道日本九七重爆就做不到?
做不做得到,決定權不在轟炸機手裡。日軍配備的八九式20毫米高射炮數量很少,而且射高有限,對tb-3重爆機群只能望空興嘆。
你換蘇聯的試試‐‐1939式85毫米高射炮,在這種高射炮的齊射下,連飛行集團高階參謀的座機都難逃劫數,可知有多麼兇猛。九七重爆要是也像tb-3一樣摸黑襲擊,飛行集團有多少也不夠填這個坑,更何況擁有的轟炸機本來也不多。
日軍是兵多,蘇軍是武器多,而且隨著戰鬥的延續,還在不斷升級。蘇聯炮兵主任(相當於炮兵司令員)沃羅諾夫中將進入戰場,至此,除海軍外,幾乎所有兵種的蘇軍司令員都到了諾門罕,他們的集體扎堆,既是為了給前線提供火力支援,同時也是要借這個機會對新武器和新裝備作實戰檢驗。
沃羅諾夫帶來的是三個遠端重炮團。蘇軍前線的火炮陣營變得十分豪華,野戰榴彈炮從以122毫米為主,發展到以152毫米為主,即便是迫擊炮,也多為120毫米的大傢伙。
這些火炮群呈梯次配置,按照各自預設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