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河五十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連續兩天晚上,諾門罕都飄著小雨,夜色漆黑。要說這樣的天氣本來和夜襲很匹配,第14旅團起先也並不在意,但是出發不久,小雨就慢慢地變成大雨,大雨又變成了暴雨。
第23師團曾被諾門罕的乾渴缺水折磨得要死要活,第14旅團相對要好一些,只是誰也摸不透草原水龍王的脾氣,這位老兄猶如在用惡作劇打發乞丐:你需要米的時候我給你錢,你需要錢的時候我偏給你米。
這麼大的雨是第14旅團參戰以來從未遇到過的。雖然出發前穿了雨衣,可是在暴雨下並無多少遮護作用,不到一分鐘,每個人從頭到腳全被澆了個透,揹包、皮鞋裡儘是水。
士兵要攜帶的裝備已經不輕,平均達到30公斤以上,再加上這麼多額外雨水,身上的負荷沉到邁不動腿。參加夜襲計程車兵後來回憶:&ldo;當時腦子裡一片空白,只是想,這會不會是神不滿意我們這些人,對我們的一種懲罰呀。&rdo;
到了下半夜,&ldo;懲罰&rdo;總算告一段落,日軍也摸到了高地前沿。這時絆住他們的不再是暴雨,而是&ldo;琴絃&rdo;。
&ldo;琴絃&rdo;是一種新型鋼絲網,不過與攔阻坦克的蛇腹鐵絲網不同,步兵才是它的菜。之所以叫做&ldo;琴絃&rdo;,是因為鋼絲非常細,如同鋼琴的琴絃一樣,而且全部貼近地面。
日軍士兵被&ldo;琴絃&rdo;纏住後,都成了手舞足蹈的八爪魚,想發起夜襲慣用的豬突衝鋒也不可能。守衛高地的蘇軍步兵一見,立即向駐於高地後方的炮兵陣地發出訊號。
炮兵事先給高地前沿的每個區域都編了號,並測定好了射擊諸元,收到步兵的訊號,他們只要照本宣科,按測好的資料射擊即可。
小松原一直在營地等候好訊息,但等來的只是被炸得傷痕累累的敗兵之師,至此,第28聯隊的神話也破滅了。
人的心理就是這樣,太容易得到的,會對之興味索然,太不容易得到的,又會完全喪失信心,就是這種看似容易得到,卻又始終未能得到的,最是吊人胃口。
小松原的胃口被吊了起來。他自己檢點兩次受挫的敗因,第一次是兩個聯隊缺席,第二次是隻有兩個聯隊,如果第三次能把諾門罕地區的所有部隊和資源都動員出來,從而發起超大規模的集團化夜襲,就不信蘇軍還能扛得住。
吸取之前的教訓,小松原向飛行集團要來幾架偵察機,由聯隊長們乘坐著,利用白天的時間對地形和路線進行了一番偵察。他還為各聯隊配置了通訊分隊,對相互聯絡的訊號作出規定,如此大費周章,都是為了協調一致,以避免再次出現迷路或者自亂陣腳這類糗事。
小松原忙到要爆肝,恨不得來個乾坤大挪移才好,相比之下,他的對手要鎮定得多。
經過幾個回合的交手,朱可夫對日軍的戰法已經瞭然於心,他印象特別深刻,同時也感到啼笑皆非的,就是日本人運用戰術的死板和食古不化。
比如說迂迴戰術,這個戰術自有其高明之處,但日軍的問題是把它看成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很多時候戰場上其實並不具備迂迴包抄或側擊的條件,也硬要實施,而且實施了就退不回來,一次,兩次,三次……直至被別人揍到稀里嘩啦,徹底破產為止。
日軍連續幾個晚上發起的夜襲戰,讓朱可夫再次長了見識,從第一個晚上開始,他就知道還有第二次,第三次。
甭管多少次,跟第一次相比,沒有多少質的差別,只不過是量的增加而已,你只要找準要害,就一定能打斷它的脊樑骨。
火制對刺刀
1939年7月9日晚10點,小松原集中火炮,對蘇軍據守高地進行射擊。隨著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