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 (第3/5頁)
蒂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姬眠的看法就錯了。人各有志,無法強求。
這個結果,也不算出乎宋初一的意料。
而她之所憂是籍羽的品格。他最優秀的品格是仁義忠勇,最大的弱點也是仁義忠勇……
宋初一心嘆,希望衛國之事能讓他對此不再執著吧!
註解1:《繚子》,其實是兵書《尉繚子》。作者尉繚,生卒年不詳。有史學家根據種種推測,證明尉繚是魏惠王時期的隱士(也就恰好是文中的年代),但《史記》又明確記載尉繚是秦王嬴政時期的人,並且為嬴政統一天下做出巨大貢獻。其中年代相差有一百多年。我個人比較偏信《史記》記載,感覺嬴政的嗜殺說不定是受《尉繚子》影響。所以我就自動腦補,這本書其實是魏惠王時期某位隱士所寫,但一直不為世道所容,然後代代相傳,有個叫尉繚的人把它完善併發揚光大。⊙﹏⊙b那些史書上記載很多自相矛盾,俺們可以各種發揮想象力。
第201章 江與你同去
“傳信斥候秘密接應籍羽。”宋初一將竹筒連同密信一併丟進火爐裡。
“嗨!”季渙領命之後,遲疑道,“先生,大哥有危險嗎?”
“有沒有危險全在他自己。”宋初一攤開竹簡,一副不欲多言的樣子。
季渙見狀便識趣的退了出去。
剛看見訊息的那一刻,宋初一有一絲後悔派籍羽去巴國,但旋即就消散了。籍羽是個能獨當一面的男人,想必也不恥活在一個女人的身後。就算他最終因為仁義而死,也是一條值得敬佩的漢子。
宋初一嘆了一聲,罷了!本就是人命危淺的年頭,要是每次都這樣憂心忡忡,怕是早早的就精力衰竭了!
滿案的竹簡,宋初一一字不落的看完,確定事情是按照自己預計的方向發展才稍稍放心。
巴國巫城。
天氣陰沉,城南一座高大的土臺上處理五根巨大的青銅柱子,上面陰刻著詭秘的紋路。那是一個只有大巫才能看懂的神秘故事,傳言與上古神靈除妖有關。
在正中央的一根銅柱上,綁著一名披頭散髮的藍袍男子,他被架在高高的柴堆上,臺下的人隱約能看見,那張被花白頭髮遮掩後的臉竟然十分年輕俊俏。
四周人山人海,卻出奇的靜,只能聽見一名被縛住口舌的貌美女子發出嗚咽聲。
祭臺戴著青銅獠牙面具的十二名大巫忽然開口,朝著刑臺方向唱出晦澀的咒文。場面肅殺至極。
唱完之後,其中一名大巫用古老的羌語道,“點火。”
許多壯年巴國漢子往柴上和男子身上潑一種黑乎乎的東西,火把一碰到這些黑色液體,轟然燒了起來。
“夫君!”臺下淒厲的喊聲劃破寂靜,那個被捆縛的女子不知何時自行掙脫,踉蹌著往土臺上撲去。
人群微微騷動,但是礙於至高無上的十二大巫全部在場,都不敢出聲議論。
被縛住柱子上的男子垂眸看著她。神情痛苦。不斷的搖頭彷彿急切的想讓女子離開,只是不知什麼原因不能發出絲毫聲音。
土臺上大火肆虐,無人敢靠近,那女子毫無阻礙的衝進火中。
“夫君,江與你同去。”女子伸手抱住他,被灼燒皮肉的痛苦掩不住她悽然決絕的笑容。
男子雙滿是血絲的眼裡忽然逼出血來。喉嚨裡嗚咽。
阿江,姬眠此生負你。
躲在暗中的籍羽緊緊按住劍柄,臺上那兩個人,一個是曾經礱谷將軍府的門口。一個是故國公主,他幾乎要奮不顧身的衝出去,腦海裡卻忽然響起宋初一的話:你記得,無論出了什麼變故,你切莫親身涉險……你一定要切記,只需把信函交給姬眠,即可返回。姬眠與你雖也算有故交,可人各有志,他選擇的道路須得自己承擔